大家好,我們的雨欣侃藍領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鬼谷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鼻祖,爲大家所熟悉的徒弟有:張儀,蘇秦,龐涓,孫臏。卻不知商鞅,呂不韋,李牧也是他的徒弟。
鬼谷子的這些徒弟們在春秋戰國時期一度成爲輔佐各國君王的重臣,對歷史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但是他們的命運幾乎都大起大落,最後不是被君王嫌隙疏遠棄用,就是被車裂處死,令人唏噓。
張儀和蘇秦是兩個權術極其張揚的弟子,其輾轉的職場經歷頗有故事性和趣味性。
01
張儀初登職場受奇恥大辱
張儀是魏國人,家中貧窮,學習縱橫術之後想以此謀生,期求得到富貴。開始時他投奔在楚國昭陽府中做門客,因爲貧窮,常受人輕視排擠。
一天,昭陽將軍打了勝仗在府中湖畔大宴賓客,將士和門客悉在席中喝酒。昭陽相府特別高興,在酒宴上忍不住拿出楚懷王表彰賜予他的傳國之寶“和氏璧”,炫耀,並傳遞給大家看,衆人紛紛恭維讚歎,昭陽相府十分開心。
不料,玉璧傳來傳去,酒過三巡,居然就不見了。昭陽於是發怒,質問是誰拿了玉璧,爲什麼不交回來。
衆門客皆惶惶然,你看我我看你,紛紛揣測,張儀最爲貧窮,看上去品行鄙劣,定是看了玉璧價值連城,偷了好回家賣錢。
昭陽相府居然就相信了門客的指認,張儀不明不白的被冤枉。相府下令鞭笞張儀。
無論被打得多麼慘,張儀就是不承認,沒偷就是沒偷。昭陽相府沒轍了。人也打了,玉璧還是沒有回來,只好把張儀放了。
對於張儀來說,初登職場就遭此奇恥大辱,想必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以張儀睚眥必報的個性,絕對心裏縈繞着這句話。
回家後,張儀的老婆看他被打的那個樣子,埋怨他:你呀!不學縱橫術就不會遭此屈辱。
張恆只是問,我的舌頭還在不?
老婆說,舌頭還在啊。
張儀說,只要有舌頭就好。
果然,張儀在後來侍奉秦國的職場生涯中,鐵了心的鑽研對付楚國,幾次把楚懷王玩弄於股掌之中,讓楚國奉獻了很多的地,與很多的城,成爲他的職場業績,交給了秦國。
02
蘇秦用激將法使張儀登上職場顛峯
蘇秦是張儀的師兄弟,不過年齡相差甚多。蘇秦年紀雖然比張儀小,但在縱橫術的舞臺上比張儀先出道。張儀在昭陽相府被辱打失業時,蘇秦已是縱橫術的職場佼佼者,被拜爲趙國國相,正謀劃着要將戰國七雄玩於股掌的合縱連橫術。
蘇秦發跡前窮困潦倒,被家人鄙視嘲諷。大受刺激,羞愧潛心學習,再出山就被拜爲趙國的國相。無意中經過家鄉時,他的家人居然都遮臉跪拜他,問其嫂子態度爲何前倨後恭,嫂子一反他未發跡時的粗鄙態度,極盡奉承之能事,蘇秦不計前嫌,反給予了嫂子和家人很多錢物,一家人歡天喜地。
蘇秦認爲張儀的才學勝過自己。但是,他是把張儀作爲自己謀劃合縱聯盟中的一個棋子推到秦國去的。
蘇秦那時主張是合縱。就是讓趙王去聯合各國締結盟約,以防被日益強大和有野心的秦國逐個打敗。所以叫合縱。他擔心自己的謀劃還沒開始,秦國就動武了,心裏想要派張儀去秦國。遂暗中使人去跟受辱後的張儀說:蘇秦是你同門師兄弟,現在趙國爲相,何不去結交他,把你治國的宏才偉略實現呢?張儀想想也是,與其在家裏失業,不如去趙國拜會蘇秦。
可是到了趙國相府,蘇秦卻不見他,遞了拜會的名片進去,又不回覆,讓他坐了幾天冷板凳。等張儀想走時,蘇秦才表示見他,卻讓他坐在遠遠的堂下,開飯時間,蘇秦桌上盡是山珍海味,堂下張儀喫的是僕人的飯菜。然後蘇秦居然還倨傲的對張儀說:憑你的才能,怎麼導致窮困潦倒至此呢?不是我不推薦你得到富貴,而是你自己不值得錄用。
張儀氣得七竅生煙。心說楚國受辱,這又跟着來一次。你蘇秦趙國爲相了不起嗎?我就要去比你趙國強的秦國,讓秦王把你趙國打的找不着北。內心記下仇,憤憤離開了。
蘇秦在張儀走後對趙王說,張儀才能超過自己,要趙王派人跟着張儀,在路上供給他衣食用度,一直到秦國張儀被秦惠王重用。之前裝着和張儀偶遇的富豪和他告辭。張儀說:我剛好得到顯貴職位,正要報答你,你怎麼要離開呢?富豪說道:不是我幫助你,一切是蘇先生安排,他怕秦王破壞蘇先生的合縱聯盟,說只有您的才幹才能掌握得了秦國大權,特地激將您到這裏的。不然,怕您在別處任職淹沒您的才學。
張儀恍然大悟,說:這些權謀我和蘇先生都學過啊!可是我卻沒有察覺,還是蘇先生高明。放心,我剛掌權,感謝蘇先生,他的時代,我哪敢去讓秦國攻打趙國。
蘇秦成功達到了目的。張儀明白了蘇秦的良苦用心,一笑泯恩仇。
03
職場對弈,即使是師兄弟也是毫不留情的對手
在楚國的受辱,張儀可沒有忘記。出任秦國的宰相後,他文檄而告楚相:當初在你府上喝酒,沒有盜你的璧玉,卻被你誣賴說偷了你的玉。現在你可要好好護住你的國家,我倒是真的要盜你的城池了。
張儀說服秦王治國的策略是連橫權術,即讓實力強大的秦國聯合某個弱國,攻打另一個弱國,目的是逐個把其他弱國消滅掉,秦王可以稱帝。而蘇秦的合縱術是趙國聯合其他五個弱國一起共同抵抗秦國的武力,秦國知道打不過其他的六國聯盟,從而相安無事。他們兩個的治國謀略一旦實行,就是對立的。
蘇秦張儀開始算是相互利用成功,後來在兩人分別遊說其他國家時,蘇秦在前面聯合,張儀在後面拆臺。張儀毫不掩飾的揭露合縱的短處,甚至不乏人身攻擊,在各國國君面前用來附會自己的主張是正確的。他把蘇秦說的一文不值:蘇秦迷惑諸侯,對錯顛倒,他在齊國任職宰相,卻背叛齊國,其實是燕國的臥底,所以被人家五馬分屍了。
爲了自己的縱橫術主張能夠被各國國君接受,大肆渲染對手的缺陷,言辭裏看不到一點師兄弟情分,毫無兔死狐悲之心。殊不知,他和蘇秦一樣,只是利用縱橫術來求得自己的榮華富貴,卻也把自己搭進了這些榮華富貴裏。最終得到的也是罵名。
蘇秦在齊國被五馬分屍的原因,有另一種說法。蘇秦在齊國得到國君的倚重,引起齊國很多人的嫉妒,紛紛舉報蘇秦是燕國間諜,要齊國君大興土木爲已故父王修陵墓,是爲了耗費齊國國力,而不能去攻打燕國。齊國國君仍然選擇信任蘇秦,將他帶在身邊。以致有人氣不過,刺殺了蘇秦。齊王非常懊惱,蘇秦傷勢嚴重,他卻無法找到刺客抓來問罪。蘇秦死之前告訴齊王抓住刺客的方法:等他死後,將自己屍體五馬分屍,同時宣佈自己是間諜。刺殺蘇秦的人有重賞,可以去找國君領賞。那麼刺客就會現身。齊王依計而行,果然抓到了刺客,爲蘇秦報了仇。
04
張儀,蘇秦在職場裏都輸掉了自己
蘇秦爲何從燕國到齊國去,是因爲蘇秦和燕王的母親有私人感情。燕王知道此事,卻待蘇秦仍然很好。蘇秦不安,遂給燕王獻計:自己裝作得罪燕王逃去齊國,其實是爲了救燕國,讓齊國不能攻打燕國。所以,蘇秦至死,都是把自己奉獻給了燕國。因爲燕國有他喜歡的女人。這是不是他如履薄冰的伴君如伴虎的職場生涯裏,最後的溫馨信念,不得而知。但是,蘇秦至死也得到了齊王爲他報仇,那麼,這個把自己生命也設計進縱橫術的敬業職場人,是否也算是得到了作爲“人”的情義呢?
但是,太敬業的人,那點情義在伴君如伴虎的職場裏轉眼成了不可饒恕的背叛。蘇秦死後,齊國知道了蘇秦爲燕國削弱自己的計謀,對蘇秦大爲鄙視惱怒。張儀作爲師兄弟,不但不對蘇秦表達理解,反而更加放肆否定他,目的是否定他的合縱術。這不止是人走茶涼,而是落井下石。
張儀,在職場上打擊過不少對手,處心積慮的逼退惠施,陷害陳軫,依然被司馬錯搶風頭,被公孫衍對抗。屈原憤而投江,也是拜張儀所賜。張儀使連橫術誘騙楚懷王割給秦國很多國土城池,實際是在報當年被辱之仇。
屈原幾番勸告楚懷王:張儀數次欺騙了您,您爲什麼還要聽信他呢?爲了心中的貪慾,楚懷王甘願被張儀誘騙,更加根本不聽屈原的忠告,在寵妃鄭袖的讒言下,最後居然把正直的屈原貶到汨羅江。
張儀可謂是典型的職場人,只重利益和目的,木有絲毫品質操守。最後結局是,秦國的下一任國君上位後,對他很不感冒,而秦國很多大臣趁機詆譭張儀:不講信用,反覆無定,出賣國家,以謀圖國君恩寵。再用張儀的話,會讓天下貽笑大方。張儀的名聲居然到了這個地步。可是這種評論是那麼的似曾相識。當年張儀就是這麼在各諸侯面前說蘇秦的。
張儀在秦國呆不下去了,只好回到魏國。而之前苦心經營的連橫術,在狼藉的聲名和秦王對他的棄用中走向失敗。戰國七雄,又在公孫衍的謀劃下,恢復當年的合縱術,公孫衍一時風頭無兩。一年後,在魏國的張儀就在病中走完了生命的歷程。
張儀和蘇秦,兩位曾經以連橫合縱術在戰國時代叱吒風雲的大縱橫家,雖都有過榮華富貴,但太過投入到自己的職場謀劃中,加上做人準則裏沒有忠義二字,一旦大勢已去,就發現已經沒有了退路,皆是罵名傍身。他們,雖然在職場上強勢的擊敗過對手,但是,他們最後其實都是輸給了自己!
05
真正的對手,其實是自己
蘇秦,張儀即使權謀才學辯論都堪稱精湛,但仍只是術,而不是道。縱然曉天下大勢之理,內心卻沒有天地忠義之道,所以把自己都輸掉了。豈不哀哉!
後孟子和縱橫家景春對話:
景春說:蘇秦,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有志氣,有作爲的男子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
孟子答:這哪能算得上有作爲有志氣的男子呢?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能實現理想,就應當與百姓一起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實現理想,就應該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稱得上大丈夫!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言恩 製作:喫硬盤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