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海关博物馆收藏有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必经地汉函谷关的“关”字瓦当,描绘监管景德镇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瓷器的九江关衙署青花碗等自战国至当代各时期藏品3万余件。本次“丝绸之路周”活动,作为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海关博物馆也积极投入宣传海关历史文化、海关使命担当,先后参加了“一花一世界”丝路文物海报接力、“丝路百馆百物”文物解读、“一带一路”图书展等活动。

编者按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纪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申遗成功,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将于2020年6月19日至24日在杭州举办主题为“丝绸之路:互学互鉴促进未来合作”的首届“丝绸之路周”活动,现线上线下预热活动已陆续启动。

中国海关博物馆收藏有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必经地汉函谷关的“关”字瓦当,描绘监管景德镇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瓷器的九江关衙署青花碗等自战国至当代各时期藏品3万余件。同时围绕大局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阵地”,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重的发展思路,近年先后推出了“雄关漫道——丝绸之路上的古关”特展、“追梦正未有穷期——海关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专题展”等一系列主题“点线面”兼顾、内容“古今陆海”并举的丝绸之路主题临时展览。

本次“丝绸之路周”活动,作为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海关博物馆也积极投入宣传海关历史文化、海关使命担当,先后参加了“一花一世界”丝路文物海报接力、“丝路百馆百物”文物解读、“一带一路”图书展等活动。

今天,中国海关博物馆为大家带来了3份“一花一世界”丝路文物海报和这些文物背后的丝路知识。

一、“关”字瓦当

这是一件汉代的篆体“关”字瓦当,它来自西汉时期的函谷关门楼,边缘虽已残破,但主体部分的“关”字仍然清晰可见。

函谷关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卡,初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为出入关中的门户,原在河南灵宝县。公元前114年,汉武帝采纳大将军杨仆意见将函谷关东移至今新安县。迄今为止,“关”字瓦当只出现于汉代函谷关遗址及其专门的烧窑遗址中,它既是古代关卡起源的有力证据,也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

二、“九江关”青花瓷碗

这件清代的“九江关”青花瓷碗,来自景德镇,从碗上飘扬着的幡旗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二层官衙建筑描绘的是九江关衙署。

九江地处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与赣江的交汇处,是长江黄金水路的重要支点,闽粤地区所产瓷器、茶叶、夏布多汇聚于此再行分销。九江钞关始设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清代九江关监督一般由内务府派员外郎出任,同理关务和景德镇窑务。乾隆年间,九江关成为景德镇御窑厂瓷器进京的转运枢纽,并监管外销瓷出口世界各地的重要事务。这件瓷碗不但反映了清代九江关作为长江沿线商品流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更反映了海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密切联系。

三、“缉捕巡船”模型

这是一件清代以广式帆船为原型制作的银质“缉捕巡船”模型。自西周开始,我国不同历史时期都存在具有海关事权特征的边境监督管理机构,承担着监管、征税、缉私三项主要职能。1683年清政府解除海禁政策、开海贸易,先后在福建、广东、江苏、浙江设立了闽、粤、江、浙四海关,“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构名称首次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

清代前期,各海关均设有巡哨船队,负责“稽查偷漏,而不征税”,功能类似近代的缉私艇。这件艺术品取材于清政府查缉走私、维持港口水道和海上丝绸之路外销贸易秩序的船只。船身以锤揲、錾刻等技法精制而成,通体银质附原木座,船尾有“缉捕巡船”4字。甲板上设有火炮,两侧护板上置戟、矛,悬挂兽面纹藤编盾牌。兵士们各司其职,好似随时保持警惕以迎敌犯,真实还原了一艘航行在广袤海域中的清代海上缉捕巡船。

内容提供:中国海关博物馆

——中国海关博物馆欢迎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