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中国人,尤其是那些身份高贵的贵族,对墓葬选址十分慎重,严格按照风水堪舆学说进行,如果是风水宝地,帝王将相们自然会竞相择墓于此。正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对墓葬的重视,才会产生墓葬风水之说,《葬经》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大家好,我们的雨欣聊白领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它是中国古代风水学说的发轫之作,启后世堪舆之说。发千年术数之学,它是中国从古至今通过风水选择宅地、墓地的滥觞之笔,阐明冲盈会和,八方会式;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论述墓址风水的奇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它就是中国风水著作中的翘楚之作——《葬经》。同时,这部奇书也成了盗墓者寻找墓葬的指南。
《葬经》其书
中国是一个讲究风水吉凶的国度,所谓“风水术”,又称“堪舆术”,是一种依照风水,地势,气象择吉避凶的术数。相信风水的人,盖房子、选择墓地、婚丧嫁娶、出行买卖,甚至打灶、挖井,都要风水先生算吉日,测吉凶,选择吉利的时间和地点。历代中国人对此深信不疑,风水学说经久不衰。
对中国影响深远的“风水”一词, 最早出现在一部名为《葬经》的事著作中“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说得可谓玄之又玄,但这毕竟是“风水”一词的第 一次提出,它为中国的迷信指引了一条学术化、体系化之路。
关于《葬经》,相传为晋代郭璞所著,郭璞是东晋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葬经》的作者是汉代的青乌先生。青乌先生,望之便知道是托名。
《葬经》的作者究竟是谁,今天的我们已无处可考, 但从《葬经》流传下来的部分来看,它是一部关于墓地选择的专著,对各种地相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列举判断吉凶的具体方法。是中国风水学说之宗,开启了中国的风水文化。
墓葬风水指南
古书《葬经》 中提出的很多思想指导了后世墓址的选择,影响极其深远。比如在提到“坐向”问题时,认为坐向直接影响墓葬的吉凶,坐向决定阴阳、阴阳有失则会谬之千里。
《葬经》中最重要的思想是“选择”,即如何选择吉凶贵贱。后世很多墓葬都都是按照《葬经》中提出的吉凶为依据进行墓葬选址的。
《葬经》中云“地贵平夷”,就是说墓地最好选择在平坦之处。在中国,一般的中小型墓葬都会在平地选址,这当然是因为平地容易修建墓葬的缘故。但《葬经》一经问世 ,平地起墓似乎便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除了帝王陵和一些贵族的高等级墓葬外,平民的墓葬都修建在平地。
“山者势险而有也,法葬其所会....藏于涸燥者宜浅,藏于坦夷者宜深。”这说的是山中墓葬的埋藏深浅问题。如果墓葬选址在干涸的地方,那么可以埋藏得浅一些;如果选址在山中平坦的地方,则要埋藏得深一些。唐代末年,爵封秦王的军阀李茂贞的墓葬位于今陕西宝鸡市北坡公园,距市区2.5千米,其周围为低矮的小山。李茂贞墓所在之处为山顶的平坦之处,正是《葬经》中所说的“坦夷”之地。在这种地方安葬,需要深挖墓,李茂贞墓墓室距地表竟然深达20余米,做到了深浅得宜,也只有这样才能“风水自成”。
由于许多大型墓葬位于山间,因此《葬经》中 对山中如何选择墓址有极为详细的论述。书中明确提到了“葬山之法”。山有巅和谷,那么,墓葬究竟是要建在山巅还是山谷呢?“若呼谷中。丘垄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支欲伏于地中,垄欲峙于地上。支垄之止,平夷如掌。故支葬其巅。垄葬其麓。”这就是说,如果在山脉上选址,则要建在山脊上,如果是在山谷中选址,不能建在山谷最低处,而要建在山腰处。辽代陈国公主墓的选址恰恰印证了这墓葬选址原则。 陈国公主墓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通辽市奈曼旗龙山镇的山谷中,那里山势婉蜒,陈国公主墓便坐落在龙山的山谷中。1985年, 考古工作者在龙山山谷的山麓处发现辽代墓葬特有的青砖,经过勘察,确认为一处辽代贵族墓葬。其墓葬所在之处便是“垄葬其麓”的典型代表。
那么,什么样的山更适合修建陵墓呢? 《葬经》中言“若乃断而复续,去而复留,奇而异相,千金难求”,意思是说山脉断了以后又起伏延绵,延伸远去,却又蜿蜒而回,这种奇特的山势视为风水宝地,千金难求。又说“草木郁茂, 吉气相随,内外表里,或然或为”,意为草木繁茂的地方有吉气。当然,仅仅有奇特的山势还远远不够,山中最好有溪流经过,。“山来水回,贵寿而财”,也就是说,山中有流水经过、才能给子孙增寿添财。因此,历代帝王陵墓都选在背山面水之处,开创贞观之治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位于关中九嵕山,其山纵横起伏,巍峨壮美,松柏丛生,更有山溪环绕,正是《葬经》中所描绘的绝佳安葬之所。唐太宗第一次来到九嵕山便被这里的山势地形吸引,当即下旨,选九嵕山为自己百年之后的长眠之地。辽大祖耶律阿保机的祖陵所在地,据史料记教,也是在一个有山有谷、有泉有溪的风水宝地,经考古调查最后确定,辽祖陵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北的山中。那些地表遗留的石像、石墙等遗迹正在群山环抱间。
当然,墓葬作为人死后灵魂永恒的安息之所,需要慎重选择的不仅仅是地点,还有下葬的时间等。这些风水堪舆之说并非先人杜撰,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积淀所生,绵延万世。
墓葬风水轶事
古代中国人,尤其是那些身份高贵的贵族,对墓葬选址十分慎重,严格按照风水堪舆学说进行,如果是风水宝地,帝王将相们自然会竞相择墓于此。那么,在古代中国,何处才是最受青睐的风水宝地?
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话:生在苏杭,养于北邙。意思是说,人活着就要在苏杭,死后要葬在北邙。北邙,就是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北郊的邙山。洛阳素有帝王之气,号称十三朝古都,有夏以来,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唐,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等朝代均以洛阳为都,洛阳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数千年之久,期间豪杰辈出,死后也皆葬于洛阳郊外的邙山。
邙山为秦岭崤山余脉,其北为奔流不息的黄河,南为地势平期的伊洛盆地 ,山势起伏,极目远眺,江河山川尽收眼底,当真紫气东来,有日月星辰之姿。东汉、西晋,北魏等王朝都将皇家陵园设在这里。
新中国成立以来,洛阳地区通过多次考古调查及发掘,在邙山发现九处大型墓地:西郊三山村东周陵区、东郊金村东周陵区、邙山东汉陵区、 邙山北魏陵区、偃师万安山东汉陵区、偃师首阳山西晋陵区、偃师曹魏陵区、偃师景山唐代陵区,正如唐人诗中所描述的“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邙山之中处处皆有王陵,此地堪称中国墓葬第一风水宝地。
中国人认为,墓地风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福祉,如果是帝王陵选址,则又牵扯到国运兴衰、百姓苍生。
相传,唐高宗李治早年命大臣长孙无忌为自己百年之后选择安身之地。长孙无忌经过一番考察,选中了主峰高耸、两川环绕的梁山。但这一提议遭到当时著名星相学家袁天罡的反对,袁天罡认为梁山与唐太宗昭陵所在的九嵕山中有一水相隔,阻断了皇室龙脉的传承,因此李唐王朝三代之后恐有亡国之危。而梁山本身北峰为高,整个山形看似仿佛少妇平躺,如果选择此地安葬帝王,恐怕李唐王朝会被女人所控制。然而,唐高宗并未听从袁天罡意见,终于还是将陵墓建在了梁山之上。后来,武则天代唐,建立武周政权,也恰恰印证了袁天罡当初的预言。
这个传说虽是后人为武则天称帝之事穿凿附会,但却从反面说明古人相信帝王陵寝的风水关乎国运乃至历史的发展。
正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对墓葬的重视,才会产生墓葬风水之说,《葬经》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然而,人们通过风水选择墓地,盗墓者也同样通过风水寻找古墓,愈是修在风水宝地的墓葬,便愈容易被盗墓者发现。
此井位于杭州余杭塘栖古镇,相传是阳观出资所造,当时天下大早,增伤一带的河流都断流了。为解决饮水问题,百姓们四处打井,却漫有一口井出水。正好郭漠路过此地,建位精通到阳八外的高手一香除勒后,最后通定通河南岸东鹿三邮间庙前的一块空地,并出资诸人打身,就是意着这口井,墙栖的百维度过了大草之年,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