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的第二计,古今中外都有使用“围魏救赵”成功的战例。但“围魏救赵”失败的战例也不少见,比如西方历史的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对罗马实施的“围魏救赵”就失败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始皇四年(前218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从北非出发,经过西班牙、高卢(今法国)并翻越阿尔卑斯山,突然杀入了罗马城所在的亚平宁半岛。汉尼拔屡次以少胜多地打败罗马,让迦太基获得了主动权。
当时罗马共和国是通过奴隶制城邦联盟的模式来统治亚平宁半岛,即以罗马城为盟主,多个亚平宁城邦为附庸。汉尼拔的大胜利让有些亚平宁城邦脱离了以罗马为首的城邦联盟,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卡普亚。
卡普亚当时是亚平宁半岛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邦,以精锐骑兵和海上商贸著称。卡普亚的倒戈让汉尼拔获得了基地和兵源,更可以通过卡普亚的海路获得后勤补给,这对孤军深入的汉尼拔来说至关重要。
罗马共和国在屡战屡败后也发现了这一点,执政官费边集中优势兵力围攻卡普亚,准备断了汉尼拔最主要的后勤补给。兵力劣势的汉尼拔始终无法打破罗马对卡普亚的重重包围,便想出了“围魏救赵”之计。
汉尼拔决定放弃解救被围困的卡普亚,而是率领主力乘虚进攻罗马城,从而引围城的罗马主力回援罗马城,这样卡普亚之围自然解除。只是非常可惜的是,罗马军的统帅费边发现了汉尼拔真正的军事目标。
于是任由汉尼拔在罗马城附近烧杀抢掠,任由恐慌在罗马城蔓延,围困卡普亚的费边就是不撤军回援。汉尼拔的军队较少且缺乏攻城器械,根本无法占领罗马城。只得在罗马城周边大肆掳掠一番后撤退了。
虽然汉尼拔兵临罗马城下,但卡普亚还是被罗马军攻克了,这次“围魏救赵”宣告失败。而丢掉卡普亚是整个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转折点,失去主要根据地的汉尼拔最终被迫退出了亚平宁半岛。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