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的第二計,古今中外都有使用“圍魏救趙”成功的戰例。但“圍魏救趙”失敗的戰例也不少見,比如西方歷史的迦太基名將漢尼拔對羅馬實施的“圍魏救趙”就失敗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始皇四年(前218年),迦太基名將漢尼拔從北非出發,經過西班牙、高盧(今法國)並翻越阿爾卑斯山,突然殺入了羅馬城所在的亞平寧半島。漢尼拔屢次以少勝多地打敗羅馬,讓迦太基獲得了主動權。
當時羅馬共和國是通過奴隸制城邦聯盟的模式來統治亞平寧半島,即以羅馬城爲盟主,多個亞平寧城邦爲附庸。漢尼拔的大勝利讓有些亞平寧城邦脫離了以羅馬爲首的城邦聯盟,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卡普亞。
卡普亞當時是亞平寧半島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邦,以精銳騎兵和海上商貿著稱。卡普亞的倒戈讓漢尼拔獲得了基地和兵源,更可以通過卡普亞的海路獲得後勤補給,這對孤軍深入的漢尼拔來說至關重要。
羅馬共和國在屢戰屢敗後也發現了這一點,執政官費邊集中優勢兵力圍攻卡普亞,準備斷了漢尼拔最主要的後勤補給。兵力劣勢的漢尼拔始終無法打破羅馬對卡普亞的重重包圍,便想出了“圍魏救趙”之計。
漢尼拔決定放棄解救被圍困的卡普亞,而是率領主力乘虛進攻羅馬城,從而引圍城的羅馬主力回援羅馬城,這樣卡普亞之圍自然解除。只是非常可惜的是,羅馬軍的統帥費邊發現了漢尼拔真正的軍事目標。
於是任由漢尼拔在羅馬城附近燒殺搶掠,任由恐慌在羅馬城蔓延,圍困卡普亞的費邊就是不撤軍回援。漢尼拔的軍隊較少且缺乏攻城器械,根本無法佔領羅馬城。只得在羅馬城周邊大肆擄掠一番後撤退了。
雖然漢尼拔兵臨羅馬城下,但卡普亞還是被羅馬軍攻克了,這次“圍魏救趙”宣告失敗。而丟掉卡普亞是整個第二次布匿戰爭的轉折點,失去主要根據地的漢尼拔最終被迫退出了亞平寧半島。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