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開設首個醫學門類本科專業之後,5月23日,華東師範大學宣佈成立醫學與健康研究院,這將爲學校醫學院建設奠定基礎。

當日,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表示:“經歷新冠疫情這場公共衛生危機事件,我們重新認識審視疫情後的醫學教育有幾個變化。如今醫學越來越多地與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科學相互滲透,並且醫學教育越發需要從傳統轉向端口前移。”

華東師範大學成立醫學與健康研究院。 本文圖片均爲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少穎 圖

華東師範大學成立醫學與健康研究院,正是以大健康觀爲導向,強化學校優勢學科與醫學學科進行交叉融合,發揮教師教育特色,開展醫學師資教育、醫院管理等社會培訓項目。

華東師範大學醫學與健康研究院名譽院長管又飛介紹,研究院設立基礎醫學中心、臨牀醫學中心、轉化醫學中心和公共健康中心,包含若干研究所及附屬醫院集羣。

華東師範大學醫學與健康研究院名譽院長管又飛介紹研究院發展規劃。

基礎醫學中心,將以解決臨牀及公共衛生實際問題爲導向,成立基礎醫學研究所,完善基礎醫學及相關一級、二級學科建設;加強校級公共平臺建設,集聚更多人才,聚焦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積極打造跨學科研究平臺,以醫學爲動能,打通醫工文理深度融合的通道。

臨牀醫學中心,在重點建設臨牀醫學研究所的基礎上,將緊密對接“長三角一體化”國家發展戰略,在長三角地區布點若干附屬醫院及教學醫院,成立教育聯盟。當日,華東師範大學附屬蕪湖醫院正式揭牌。同時,也將積極探索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發展給醫學與健康領域帶來的變革與挑戰。

轉化醫學中心,將以“特色轉化平臺”爲理念,針對重大疾病和老年及兒童高發疾病的臨牀防治,打通基礎醫學向臨牀醫學快速轉化通道,並加強醫、研、企深度合作。

公共健康中心,則以“新醫科”爲特色,面向現實問題,在公共健康治理能力建設、健康危機的預防與應對等方面開展理論、決策等研究,努力建成一流智庫。

校方透露,建設醫學及相關健康學科將分三步走。在第一步成立醫學與健康研究院後,接下來將利用2-3年時間,做實做強醫學及交叉學科,第三步則利用2-3年時間,以全科體系、高度共享爲目標成立醫學院,完善體系和附屬聯盟建設,培養一批醫學與健康領域人才。

早在成立醫學與健康研究院前,華東師範大學就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梅兵表示,“經過近70年的發展,學校在言語聽覺障礙的調治、心理診療等領域有着獨特優勢,教育研究也爲醫教結合打下了堅實基礎。”

校長助理、醫學院籌建辦公室主任雷啓立介紹,2019年5月,華東師範大學與長寧區政府簽約合作共建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婦幼保健院和華東師範大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2020年3月,聽力與言語康復學專業順利通過教育部備案批准,成爲華東師範大學開設的首個醫學門類本科專業。

當日,華東師範大學同時舉辦“公共衛生安全新挑戰下的醫學教育創新與發展”學術研討會。

“醫學法學和醫學史學應該成爲醫學必修課,博學而後成醫是醫學教育永遠不變的信條。”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強強調,對新冠疫情,痛定之後更需思痛,我國開展“全健康”(One Health)理論與實踐研究是當務之急。

香港中文大學流行病學榮休教授唐金陵着重分析了公共衛生的起源與發展。

“公共衛生絕不是簡單的醫學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在公共衛生歷史的轉折點上,站着律師、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哲學家、教育學家、統計學家和醫生。”他提到,“華東師大對人文的關注要比傳統醫學來得多,會帶來很多新的概念和思想。”

上海市副市長宗明等出席成立大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