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浒传》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水浒梁山好汉被朝廷招安不久,便被当作炮灰派去征讨南方方腊起义,结果死伤惨重,虽拼了老命灭了方腊。但是108位好汉,存活下来的只有数人而已。

小说毕竟是小说,虽取材于史实,但与真实情况还是有出入的。在北宋确有梁山起义之事,不过规模并不是如《水浒传》中所说如此声势浩大,拥据数州之地。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梁山,本名良山,汉梁孝王尝游猎于此,因改为梁山。 ” 宋徽宗时期,因朝政不明,吏治废弛,贪官污吏祸害天下。各地好汉纷纷啸聚山林、落草为寇。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梁山泊等地以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燕青、花荣、李逵、戴宗、杨志和武松等三十六人为首,点燃了起义烈火。

起义军扬威河朔,转战山东一带,闯荡十郡之地,官军连吃败仗。当义军转战京东两路时,毫州知州侯蒙慧眼识英雄,上书徽宗,认为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溪盗起(指方腊起义),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徽宗有意让侯蒙招降宋江,任命他为东平府知府,但侯蒙未及赴任就病死了。

宣和三年二月,宋徽宗命海州知州张叔夜镇压与“招降”梁山军。张叔夜派间谍侦察义军动向,探知义军得大船十余艘,装满物资。于是招募死士千人设伏近城,将壮卒藏匿,出轻兵诱义军决战。接战后轻兵与义军在海边厮杀,壮卒乘机举火焚毁义军船只,义军见船只被焚,士气受挫,张叔夜伏兵趁势出击,义军战败,副帅被擒,宋江被迫投降,轰动一时的梁山泊起义就这样失败了。

历史上的梁山泊起义仅有三十六位头领,并无一百单八将,其根据地梁山泊不过方圆二十五里左右。而方腊起义曾占领六州五十二县。相形之下,梁山泊起义的规模、声势远不及方腊起义。如果真派这些人去平方腊,都不够塞牙缝的!

方腊本是漆园主,很得人心,于宣和二年十月初九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自称“圣公”。没到十天,起义军就聚集了几万人马。当地官军将领派兵镇压,被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起义军一鼓作气,紧接着,又接连打下了几十座县城,占领了杭州。警报传到东京,把宋徽宗吓昏了。宋徽宗赶快派童贯带领十五万官军到东南去镇压起义。

童贯本是宦官,曾在西北领兵打仗数年。虽然对付外敌不行,但是打起内战来,还是有点手段的。方腊起义军不敌,不得不退回青溪。不料,起义军里出了奸细,给官军引路,方腊没有防备,被韩世忠所擒获。没多久,被押解到开封,惨遭杀害。据野史记载:方腊兵败之时,义军妇女纷纷自缢于林中,首尾相望百余里,情景十分悲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