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版權歸本所有

進入青春發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變化,更主要表現在心理上的變化,具體表現爲自我意識提高,獨立性增強,感情變化顯著,關注同齡人之間的交往等幾方面。在這個階段,父母和孩子之間會出現很多矛盾,如果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教育不到位,會影響孩子一生。

前段時間,鄰居家的孩子樂樂,在家裏大吵大鬧,14歲的他跟父母一言不合,就在家摔東西,脾氣像龍捲風,甚至好幾次,都站到窗邊,說要從13樓跳下去,讓父親跪下來給自己道歉,就混世魔王,在一段時間內六親不認,一點就着火。

在無奈中,樂樂的父母去醫院找心理醫生會診。樂樂的母親說,孩子在初中三年級已經一個星期沒有上學了。近半年來,兒子情緒不正常,甚至罵了老大一頓。”一說說我們走吧!什麼閉嘴?如果他說了什麼惡毒的話,他會罵我們,讓他父親跪下向他道歉。”劉女士認爲,樂樂也有非常嚴重的暴力傾向,“現在他把房子裏所有的門都砸碎了,包括大門的安全門和我們兩個房間的門,有的用刀,有的用東西!”

醫生還了解到,樂樂爸爸媽媽平時工作忙,陪孩子的時間比較少,並且樂樂非常害怕爸爸,父子兩人的關係一直很緊張,樂樂媽媽介紹:“他爸爸說話的方式也並沒有顧及到孩子,沒有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親切感,讓孩子感覺有些怕他有些恨他。”

而樂樂爸爸說:“之所以有這樣的態度,我也有自己的無奈,工作壓力也大,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回家也沒有什麼高興的東西。”瞭解完基本情況後,心理醫生跟樂樂父母說這是孩子在叛逆期的表現,但是孩子的情緒走向極端,跟父母和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讓父母調整好工作和生活的關係,多多陪伴孩子,並定時向醫生反應樂樂狀況。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青春期,但是有的孩子就能實現“安全過渡”,有的卻成了“混世魔王”那麼問題出在哪裏?

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如何教育?

1 、多陪伴,多鼓勵,多聆聽。

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自主意識,獨立性都提高,看待不同的問題,會形成自己的主見,然而這些主見往往與父母的觀點有所差異,並且不免會顯得幼稚不成熟,在這時,父母既要拿出時間來陪伴孩子,跟孩子多交流,瞭解孩子的想法,保護孩子的想法,幫着孩子分析事情的利弊,鼓勵孩子去嘗試,而不可以不聞不問就一棒子打死,這樣反而會跟孩子產生隔閡。

2 、放開自我。

父母發現孩子的興趣會影響學習時,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瞭解情況。如陪孩子去電子遊戲中心,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以此提醒什麼是應該學的,什麼是不應該學的。只有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當父母與孩子相處融洽了,孩子就不會反叛了。

3 、分析說明,不斷試驗。

父母要仔細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體原因,並進行充分的說明,這樣,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會逐漸消失。父母管教孩子,要時常改變方式,上了中學後,就應嘗試雙向溝通,也聽聽孩子的建議。一旦發現某一種方法行不通,就應隨時改變方法,不斷試驗,直至發現有效的方法。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關鍵是看教育,所以寶爸一定要掌握方法,對於教育叛逆期的孩子,你還有什麼其他建議嗎?歡迎在下方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