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8年7月,由贺龙带领的中国工农革命军在湘西地区不断发展壮大,根据湖南省委指示,贺龙的部队被改称工农革命军第4军,因当时其他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已改称红军,因此此军不久后改称红4军,贺龙任军长,黄鳌任参谋长,主要下辖第1师和文南甫、贺炳南和贺佩卿3个支队,总共约700余人,第1师师长便是贺锦斋。1928年初,贺龙回到了家乡,贺锦斋便率领队伍加入了贺龙的部队,1928年3月,由贺龙出面在桑植组织的武装已有10余支,总人数大约3000人,贺龙准备在桑植建立革命政权,正在此时,国民党军发动了进攻。

大家好,我们的用心了解历史中沉淀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蒋介石素有运输大队长的称号,在各类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也多有这个情节,蒋介石的这一称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由谁提出的呢?其实这一称谓起源于一位红军指挥员的诗,这位红军指挥员便是红二方面军红4军红1师师长贺锦斋。
贺锦斋于1901年2月4日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个贫苦教师家庭,他是贺龙的堂弟。少时喜爱文学,擅长诗词,非常具有文学天赋。1919年秋从戎他参加贺龙的部队,他刻苦学习军事技术,指挥水平不断提高,深受贺龙的赏识。
1927年6月,贺龙率部回师武汉,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贺锦斋被贺龙提升为第1师师长,时年26岁,是当时国民革命军中最年轻的师长之一。1927年7月下旬,贺锦斋跟随贺龙率部队从武汉出发,沿长江东下九江,然后到达南昌并参加了南昌起义,是南昌起义的主力师师长之一。
然而南昌起义的部队在潮汕地区失败后,他与部队失去联系,在克服千难万险后辗转至上海,寻找到了党的组织。同年冬,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应该说在中国共产党低潮的时候加入共产党,由此可见他革命的坚决性。之后受党组织的派遣,他回到家乡凭借自己的影响力拉起了一支游击队。
1928年初,贺龙回到了家乡,贺锦斋便率领队伍加入了贺龙的部队,1928年3月,由贺龙出面在桑植组织的武装已有10余支,总人数大约3000人,贺龙准备在桑植建立革命政权,正在此时,国民党军发动了进攻。
1928年4月初,国民党黔军第43军第3师第5旅龙毓仁部大约3000人发动进攻,侵占了桑植县城和洪家关一带,而贺龙因为部队缺食去了走马坪,结果由于部队没有统一指挥很快溃散,贺龙连忙赶了回来,收拢被打散的队伍,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部队很快恢复到四五百人。
1928年6月25日,工农革命军探悉龙毓仁部将由桑植西撤龙山、贵州,必由葫芦壳经过,贺龙决定率部在小埠头、葫芦壳一带设下埋伏,伏击龙毓仁的尾部李孝渊部。
葫芦壳是座大山,地处桑植县城北20公里的澧水上游西岸。山临澧水而起,陡峭险峻,高约400余米,因山有一洞如葫芦而故名。山中部的悬崖峭壁之中,一条狭窄的栈道横贯其间,长约400余米,地势险要,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不出贺龙所料,龙毓仁部果然从葫芦壳撤退,等到龙毓仁的后尾部队李孝渊部进入伏击圈后,工农革命军将敌首尾切断,贺锦斋一马当先,率领部队猛打猛冲,经过一个多小时激战,歼灭了敌军一个连,击毙敌军旅参谋长张策,并缴获了一批弹药和银元,取得了桑植起义后的工农革命军初建时期的首次胜利。葫芦壳伏击战,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的士气,也壮大了我军声威。作为率部参加战斗的贺锦斋非常高兴,即兴赋诗两首,其中一首是:
万众一心山可排,战场从此向东开。眼前军实皆充备,尽是光头远送来。
诗中的“尽是光头远送来”,光头就是指蒋介石,这首诗豪情万丈,又浅显易懂,讥笑蒋介石打败仗送物资,并称其运输大队长,这是蒋介石运输大队长最早的出处,从此蒋介石运输大队长的称谓不胫而走。
1928年7月,由贺龙带领的中国工农革命军在湘西地区不断发展壮大,根据湖南省委指示,贺龙的部队被改称工农革命军第4军,因当时其他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已改称红军,因此此军不久后改称红4军,贺龙任军长,黄鳌任参谋长,主要下辖第1师和文南甫、贺炳南和贺佩卿3个支队,总共约700余人,第1师师长便是贺锦斋。
1928年9月初,贺龙带领部队奔袭了澧县大堰挡、王家厂一带的团防武装和税务机关,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然而由于叛徒出卖,红军遭到敌国民党军第14军教导师李云杰部和多股团防武装的包围袭击,第4军参谋长黄鳌壮烈牺牲。
在此危急时刻,第1师师长贺锦斋率部英勇拼杀,冲出重围,退至泥沙一带。9月9日拂晓,敌人的围追堵截加剧,贺锦斋率警卫营和手枪连,掩护贺龙率主力部队突围。战斗中,贺锦斋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