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和黄庭坚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才华横溢,并称“苏黄”。黄庭坚还和秦观 、 晁补之 、 张耒因为曾游学苏东坡门下,合称“苏门四子”。

按理说,黄庭坚应该叫苏东坡一声老师,为什么当学生的敢天天怼老师呢?首先要怪苏东坡,年少就文名满天下,性格豪爽一点都不喜欢以老师自居。面对同样才华满腹、只差八岁的黄庭坚,苏东坡更愿意以朋友相待。

两个人平时经常互相切磋,所谓的“互怼”,大部分都是生活里的趣事和诗文上的较量。相当于文人之间的“头脑风暴”,互相开拓思维、激发灵感。

事实上,黄庭坚一直对苏东坡尊敬有加。据说,晚年的时候,黄庭坚把苏东坡的画像挂在家里,每天早上起来都要整理好衣冠,恭敬地上香作揖施礼。当时的人如果当着黄庭坚的面将他和苏东坡并举,黄庭坚会立刻出来解释:“庭坚对于东坡而言,不过是学生罢了,我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

宜宾滨江公园的苏东坡和黄庭坚雕像

黄庭坚流传下来的诗不如苏东坡多,经典却不少。他作诗一重用字,二重句法,三重章法。

用字要“字字有来处”,黄庭坚提出诗的“句中眼”“置一字如关门之键”,即后人所说的“诗眼”。句法崇尚简易“文章成就,更无斧齿凿痕,乃为佳耳”。章法讲究诗的结构的曲折变化,而这些曲折变化是通过学习前人作品揣摩出来的。黄庭坚虽讲诗法,但他并不固守诗法,而是要求最终超越诗法,达到 “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

然而,黄庭坚最人津津乐道的功夫是“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如果是不明就里的人,会觉得黄庭坚这个人靠抄袭抄的比别人好就出名了。事实又是如何呢?

让我们一起借着南宋大儒洪迈的视角来看一看黄庭坚作为一代文坛大家的厉害之处!

黄庭坚的《题画睡鸭》写的是“山鸡照影空自爱,孤鸾舞镜不作双。天下真成长会合,两凫相倚睡秋江。”这首诗不是原创,是从南朝诗人徐陵的诗点化来的。徐陵的《鸳鸯赋》是这么写的:“山鸡映水那相得,孤鸾照镜不成双。天下真成长会合,无胜比翼两鸳鸯。

读一遍,品一品,黄庭坚点化过后的诗句是不是更加精妙呢?

再来做个比较。白居易够牛逼了吧?黄庭坚还能锦上添花。白居易在《寄行简》的下半部分写到“相去六千里,地绝天邈然。十书九不达,何以开忧颜。渴人多梦饮,饥人多梦餐。春来梦何处?合眼到东川。”黄庭坚直接把原诗拆成两首,一首写“相望六千里,天地隔江山。十书九不达,何用一开颜?”,另一首写“病人多梦医,囚人多梦赦。如何春来梦,合眼在乡社?

如此一来,两首独立成诗,各有意境,妙哉!

黄庭坚还改过白居易的《岁晚》。白居易原诗第一句是“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晏,物皆复本源。”黄庭坚简而化之,改为“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

看完对比,怎么好意思说黄庭坚是抄袭呢?文坛大家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升华”。

换个角度说,我们声讨的是抄袭这个行为本身吗?非也、非也,我们痛恨的是抄袭者想要不劳而获的“拿来主义”,轻而易举就把别人的心血据为己有、为己谋利。如果是像黄庭坚这种锦上添花的创作,人们不仅会欢迎,当然还要奉上赞美!

黄庭坚的书法也非常精妙,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