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據外媒報道,全球確診病例數從400萬增至500萬,而100萬增加只耗時11天左右。拉丁美洲過去一週超過了美國和歐洲,成爲全球單日新增病例最多的地區。報道稱,這標誌着新冠病毒的傳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一邊是全球疫情的不斷嚴重,一邊卻是頻頻傳出美國“不友好”消息。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消息人士報道稱,美國拒絕響應世衛組織有關向未購買專利的貧窮國家提供新冠疫苗的決議。一位西非國家駐日內瓦大使向《金融時報》表示:“美國做了一些工作,想模糊有關《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和專利的措詞。”

根據報道,美國和英國、瑞士、日本等製藥行業強大的國家想從草案中去掉有關《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聲明內容,按照該聲明,有緊急情況下可取消對於知識產權的規定。如果保留這些提法,貧窮國家將可說服生產抗擊新冠病毒藥物和疫苗的公司轉交知識產權,讓他們能由本國專家在本國進行較爲廉價的生產。

此前,法國製藥巨頭賽諾菲集團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由於美國政府提供了研發疫苗資金,承擔了投資風險,因此在疫苗預購上享有優先權。另德國《週日世界報》也報道了相關內容,德國一家研製新冠疫苗的藥企員工遭美國政府重金挖人,對此德外交部長馬斯稱,德國政府不會允許這樣的事發生。

顯然,如果大量國家可以生產抗新冠肺炎藥物,就觸及了部分國家和組織的利益。

衆所周知,全球經濟開放的今天,專利所有權是一個國家工業技術能力的重要標誌。今年4月7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佈,2019年中國首次成爲該組織《專利合作條約》框架下國際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國家。

1999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收到中國提交的專利申請爲276件,2019年這一數字飆升至58990件,20年間增長了200多倍。這一成績凸顯中國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彰顯中國創新的實力與潛力。顯而易見,中國的專利數正在崛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也正在擴大。對於國家來說,專利很重要,對於企業而言,同樣重要。

當前,全國兩會已開幕。據悉,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有關今年兩會的建議主要關注三個方面:一是中國製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如何提升,二是中國製造業的知識產權、專利保護等方面,三是涉及個稅起徵點等社會民生方面。

隨着經濟發展和國際國內競爭的日益激烈,無論是高新技術企業還是傳統領域的企業,知識產權在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包括對人才和技術的管理,還包括對知識產權的管理。知識產權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可通過對知識產權的管理來充分發揮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各要素的效能,充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優化。

商場如戰場,人皆知之,誰都想自己的產品能佔領市場,要達到這種目的,就要把自己的發明創造及時申請專利,使自己的發明創造得到國家法律保護。否則,你的發明創造誰都可以使用,你的產品誰都可以仿造,那時就會失去佔有市場的機會。

自己的發明創造如果不及時申請專利,別的人知道你的發明創造後,保不齊會把你的勞動成果佔爲己有。把你的成果提出專利申請,當得到專利權後,反過來向法院或專利管理機構告你侵犯專利權,使原發明者的勞動成果不能使用,不能實施,使原發明者處於捱打的被動地位。對於企業而言,擁有專利之後,可以:

01搶佔市場

首先,專利不僅是用來提高企業效益,還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因此專利已經成爲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所以廠商手中握有的專利越多在市場中越能佔領先機,像佔據國內手機市場半壁江山的華爲、蘋果等品牌,它們手中的專利有很多,這樣導致了他們在市場上極具優勢。

02防止抄襲/模仿

其次,專利屬於知識產權的一部分,是一種無形的財產,其擁有獨佔性、區域性、時間性等特點。其中,獨佔性是指在專利有效期內,如有公司或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使用其來達到盈利目的,則屬於侵權行爲,這樣可有效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利益。

03作爲商品來出售 

專利技術可以作爲商品出售(轉讓)。純技術一旦被授予專利權就變成了工業產權,形成了無形資產,具有了價值。一項純技術不能成爲工業產權(技術祕密除外)。因此,技術發明只有申請專利,並經專利局審查後,授予專利權,才能變成國際公認的無形資產。

知識產權是每一個企業發展的無形資產,企業可通過專利、商標、著作權等法律途徑來避免本企業所擁有的產品、技術的知識產權被侵犯。同時企業對商標和品牌的運營能力可有效降低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大力增加經濟效益,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得到顯著提高。

知識產權作爲提升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的一把利劍,在改善企業市場競爭中的地位,保障企業的持續經營和發展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公司寶知識產權專家團隊,幫助企業解決商標、專利、版權等知識產權運營和保護難題。更多知識產權詳情,盡在公司寶。(文章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