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司马迁也说了,皇帝宠信的大多都是外戚,这些人是不值得一谈的,卫青和霍去病因为功劳太大,是当之无愧的赫赫功臣,司马迁也不便说什么,但是李广利这样没有取得巨大成绩而且出身外戚的,基本上就属于不值得一谈的这一类,尤其是李广利投降匈奴,更是其一生的黑点,这个是无法抹除的,但是平心而论,李广利对于汉朝还是有不少功劳的,尤其是他远征大宛的历史意义。再看看李广利带的兵,第一次征大宛,汉武帝派了属国的六千骑兵和数万犯罪少年,这压根就不是精兵好吧,当年霍去病打匈奴是整个汉朝最精锐的骑兵,配最好的马,所有的资源都是最好的,可李广利呢,给的全是犯了罪的少年,说得不好听,这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再加上沿途国家不支持,所以李广利第一次打败了。

大家好,我们的俊彦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正是由于李广利远征大宛成功,并在回军之时在西域留下了屯田士兵,汉朝才开始在西域有了少量的军事存在,才真正开始影响西域,使汉朝的国威远扬西域其实就是从李广利远征大宛开始的,经郑吉建立西汉都护府开始,汉朝才真正开始了对西域长达数百年的管理。而李广利作为隐藏在卫青、霍去病锋芒之下的贰师将军,也并非是常败将军,李广利不该背这个黑锅,如果说卫青、霍去病是千古名将的话,李广利只能算一名发挥正常,且能力比一般将领稍强一点的军事将领,这才是李广利真实的评价。
前言
说到西汉时期对抗匈奴的名将,首先就会想到的是:帝国双璧卫霍组合的大将军卫青与骠骑将军霍去病,卫青与霍去病两人对抗外敌所创造的战绩,占到了西汉对外战绩的70%以上,卫青与霍去病当之无愧地成为西汉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名将,如果我问道:排名第三的名将是谁?你是否知道?
没错,排名第三的名将就是那个贰师将军李广利,这个在大多数人眼中的常败将军并非是你所看到的那样,李广利一生的战绩,虽然与卫青和霍去病相比相差甚远,但是与同时期的其他将领比起来,并不逊色多少,李广利之所以经常背黑锅,总有人认为他是常败将军,最大原因就是把李广利拿来和卫青、霍去病相比,才会产生这样的结论。
一、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出身
与卫青、霍去病相同的是,李广利同样出身外戚,同样是因为平阳公主推荐了妹妹李夫人给汉武帝,同样是因为李夫人受到汉武帝的宠信而上位,但贰师将军这个名号却是李广利凭借实实在在的战功获得的,而且是在自己的妹妹去世之后获得的,换句话说,李广利能当官是因为妹妹受宠,有外戚的身份,但是获得更高官职和爵位,则完全是自己的努力。
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在受到汉武帝宠信后还生了一个儿子叫刘髆,被封为昌邑王,是汉武帝的第5个儿子,刘髆有一个儿子叫刘贺,就是后来的海昏侯。李夫人在生下儿子没多久就去世了,李广利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弟弟叫李延年,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因为其在音乐上的才能被汉武帝封为协律都尉,负责管理皇宫中的乐器,李延年还有一个弟弟叫李季,因为正得宠的时候嚣张跋扈,犯了淫乱后宫罪,李延年与李季三族都被汉武帝诛杀。
李广利是李夫人、李延年、李季的兄长,当时正好带兵攻打西域大宛国,李广利回来之后,汉武帝已经诛杀了李延年与李季的三族,根据《史记》的记载,是说汉武帝可怜李广利这一家,所以没有杀李广利,同时还封李广利为海西侯。
《史记 外戚世家》:李夫人蚤卒,其兄李延年以音幸,号协律。协律者,故倡也。兄弟皆坐奸,族。是时其长兄广利为贰师将军,伐大宛,不及诛,还,而上既夷李氏,后怜其家,乃封为海西侯。
李广利攻打大宛其实是有两次的,第一次兵败郁成城,李广利就率领败军回来了,到了玉门关,汉武帝因为李广利吃了败仗不让他进关,也没有回到长安,之后汉武帝继续增兵派出李广利攻打大宛,李广利第二次攻打大宛成功,所以史记中说李广利回来,应该就是发生在公元前104年的第二次征伐大宛胜利后回到长安的,李广利可是胜利回师,而且是大功一件,按照汉朝的规矩,是要受封的,《史记》中说汉武帝是因为可怜李广利,才给他封侯的,可怜能作为封侯的理由吗?
并不能,按照事实来看,李广利受封海西侯明显就是因为他攻打大宛立了功,至于他的弟弟李延年与李季已经受到了处罚,李广利能够活下来,并且还受封,完全是因为征伐大宛的军功,有理由相信,如果李广利第二次攻打大宛仍然失败的话,那么其下场将和他的两个弟弟一样,但是并没有,就说明了李广利能活下来靠的就是军功,而不是什么可怜。
1、两征大宛
当时匈奴对西域的影响力比汉朝要大得多,李广利从长安出发远征大宛国,是整个汉朝对外战争中最远的一次战争,大宛国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李广利从长安出发,全部行程超过一万里,汉朝在西域又没有军事存在,仅仅是当年张骞出使过西域,李广利要在万里之外作战,没有补给,没有后勤,所有的问题都要靠自己解决,西域沿途的国家对这支来自遥远东方的远征军大多抱有敌意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考验着李广利的智慧。
同时,汉朝是第一次组织如此大规模的远征,这次的远征比当年霍去病远征匈奴还要复杂,霍去病远征匈奴只打匈奴一家就行,在草原上逮住匈奴人就一阵冲杀,可是李广利征大宛,沿途几十个国家是敌是友都搞不清楚,而且,第一次到这么远的地方打仗,李广利两次都没有迷路,都顺利地回到了汉朝,实在是不容易,而且还能成功完成任务,就更加不容易了,远征大宛的含金量其实并不低。
再看看李广利带的兵,第一次征大宛,汉武帝派了属国的六千骑兵和数万犯罪少年,这压根就不是精兵好吧,当年霍去病打匈奴是整个汉朝最精锐的骑兵,配最好的马,所有的资源都是最好的,可李广利呢,给的全是犯了罪的少年,说得不好听,这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再加上沿途国家不支持,所以李广利第一次打败了。
第二次出战大宛汉武帝给的军队好一点,但也强不到哪里去,一共派了六万人,由部分边境的骑兵和犯罪少年以及囚徒、步卒所组成,还有十万头牛,三万匹马,数万头驴和骆驼以及粮食、装备等,还派出了五十多个校尉级别的军官,比第一次的实力是强了一些,总体上看,一半骑兵,一半步卒,军官多了一些,李广利就用这些军队攻破了大宛国,威震西域,这个时候汉朝的国威才真正开始在西域远扬,因为这是汉朝第一次大规模对西域用兵并且是在万里之外取得胜利。所以汉武帝封李广利为海西侯,食邑还有八千户。
2、三伐匈奴
第一次公元前99年,李广利率3万骑兵对战匈奴单于10万主力,斩首匈奴1万余人,自身伤亡一万八千,因为兵力悬殊,算平手。李陵五千汉军全军覆没,并不能算在李广利头上。
第二次公元前97年,李广利率6万骑兵,7万步军决战匈奴10万主力,双方平手,没有伤亡记录。
第三次公元前90年,李广利率领7万汉军迎战匈奴,首战李广利派遣属国二千胡人骑兵与匈奴军交战,匈奴兵败,死伤数百,汉军乘胜追击。但这个时候朝廷中发生了李广利与丞相刘屈牦因为秘密参与立刘髆为皇帝的事发,汉武帝诛灭了刘屈牦的三族,同时逮捕了李广利的妻儿,这让前线领兵作战的李广利无心应战,有人劝他投降,可是李广利想戴罪立功,但汉军中有部分军官认为李广利孤注一掷会导致全军失利,想政变扣押李广利,李广利提前得知,消除政变,同时率领全军攻击匈奴。
由于各种原因综合起来,导致李广利这一战大败,七万汉军全军覆没,李广利本人也投降了匈奴,这是李广利军事生涯最大的失败,李广利要负主要责任,这里不是为李广利洗白,只是单纯地分析当时的情况,毕竟在开场前还打了一场胜仗,只是没能扩大战果,汉武帝在朝廷逮捕了李广利的妻儿,导致在前线作战的李广利军心不稳定,这是大忌,败了就是败了,是各种原因综合起来的失败,并不是纯粹指挥上的失败。
三、李广利为何评价很低
比较的标准不同,因为在霍去病和卫青去世之后,汉武帝对外重大战役基本上都有李广利的参与,汉武帝的用人可不是看关系,而是看能力,而且法制很严格,再大的战功如果犯罪了,该下狱该杀头的一样不落,光是丞相,汉武帝就杀了五个,所以李广利能在卫青、霍去病之后担当大任,也只能说明他的能力还行。
拿李广利比卫青和霍去病相比,三个李广利也比不上一个卫青或者霍去病,但是除了卫青和霍去病之外的其他将领,就没有人能比得上李广利,不要说李广,李广打仗一次大胜仗也没有,连平手都没有,不是败仗就是全军覆没,自己还被敌人俘虏过一次,所以李广终生没有封侯,汉朝是以战功封侯的,打仗再勇猛没有功劳是没用的。
《史记 卫将军骠骑列传》: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然天下未有称也。
意思是说:大将军卫青为人仁善退让,知道如何以柔软的身段讨得皇帝的欢喜,但是天下没有多少人会称赏他。如果连卫青这样赫赫战功的大将军都没多少人会称赞的话,那投降的李广利岂不是更被人骂到骨子里了,卫青和李广利只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的出身,都是出身外戚的贱民,卫青是奴隶出身,李广利是娼乐世家,也就是音乐世家,卖艺不卖身的那种,这种身份地位是非常低的。
《史记 佞幸列传》: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这话的意思是:宫内被皇上宠幸的臣子,大都是外戚之家,但是这些人都不值得一谈。至于卫青、霍去病也因为外戚的关系而得到显贵和宠幸,但他们都能凭自己的才能求得上进。
总结
司马迁也说了,皇帝宠信的大多都是外戚,这些人是不值得一谈的,卫青和霍去病因为功劳太大,是当之无愧的赫赫功臣,司马迁也不便说什么,但是李广利这样没有取得巨大成绩而且出身外戚的,基本上就属于不值得一谈的这一类,尤其是李广利投降匈奴,更是其一生的黑点,这个是无法抹除的,但是平心而论,李广利对于汉朝还是有不少功劳的,尤其是他远征大宛的历史意义。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