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司馬遷也說了,皇帝寵信的大多都是外戚,這些人是不值得一談的,衛青和霍去病因爲功勞太大,是當之無愧的赫赫功臣,司馬遷也不便說什麼,但是李廣利這樣沒有取得巨大成績而且出身外戚的,基本上就屬於不值得一談的這一類,尤其是李廣利投降匈奴,更是其一生的黑點,這個是無法抹除的,但是平心而論,李廣利對於漢朝還是有不少功勞的,尤其是他遠征大宛的歷史意義。再看看李廣利帶的兵,第一次徵大宛,漢武帝派了屬國的六千騎兵和數萬犯罪少年,這壓根就不是精兵好吧,當年霍去病打匈奴是整個漢朝最精銳的騎兵,配最好的馬,所有的資源都是最好的,可李廣利呢,給的全是犯了罪的少年,說得不好聽,這就是一羣烏合之衆,再加上沿途國家不支持,所以李廣利第一次打敗了。

大家好,我們的俊彥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正是由於李廣利遠征大宛成功,並在回軍之時在西域留下了屯田士兵,漢朝纔開始在西域有了少量的軍事存在,才真正開始影響西域,使漢朝的國威遠揚西域其實就是從李廣利遠征大宛開始的,經鄭吉建立西漢都護府開始,漢朝才真正開始了對西域長達數百年的管理。而李廣利作爲隱藏在衛青、霍去病鋒芒之下的貳師將軍,也並非是常敗將軍,李廣利不該背這個黑鍋,如果說衛青、霍去病是千古名將的話,李廣利只能算一名發揮正常,且能力比一般將領稍強一點的軍事將領,這纔是李廣利真實的評價。
前言
說到西漢時期對抗匈奴的名將,首先就會想到的是:帝國雙璧衛霍組合的大將軍衛青與驃騎將軍霍去病,衛青與霍去病兩人對抗外敵所創造的戰績,佔到了西漢對外戰績的70%以上,衛青與霍去病當之無愧地成爲西漢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名將,如果我問道:排名第三的名將是誰?你是否知道?
沒錯,排名第三的名將就是那個貳師將軍李廣利,這個在大多數人眼中的常敗將軍並非是你所看到的那樣,李廣利一生的戰績,雖然與衛青和霍去病相比相差甚遠,但是與同時期的其他將領比起來,並不遜色多少,李廣利之所以經常背黑鍋,總有人認爲他是常敗將軍,最大原因就是把李廣利拿來和衛青、霍去病相比,纔會產生這樣的結論。
一、貳師將軍李廣利的出身
與衛青、霍去病相同的是,李廣利同樣出身外戚,同樣是因爲平陽公主推薦了妹妹李夫人給漢武帝,同樣是因爲李夫人受到漢武帝的寵信而上位,但貳師將軍這個名號卻是李廣利憑藉實實在在的戰功獲得的,而且是在自己的妹妹去世之後獲得的,換句話說,李廣利能當官是因爲妹妹受寵,有外戚的身份,但是獲得更高官職和爵位,則完全是自己的努力。
李廣利的妹妹李夫人在受到漢武帝寵信後還生了一個兒子叫劉髆,被封爲昌邑王,是漢武帝的第5個兒子,劉髆有一個兒子叫劉賀,就是後來的海昏侯。李夫人在生下兒子沒多久就去世了,李廣利還有一個很有名的弟弟叫李延年,是西漢時期著名的音樂家,因爲其在音樂上的才能被漢武帝封爲協律都尉,負責管理皇宮中的樂器,李延年還有一個弟弟叫李季,因爲正得寵的時候囂張跋扈,犯了淫亂後宮罪,李延年與李季三族都被漢武帝誅殺。
李廣利是李夫人、李延年、李季的兄長,當時正好帶兵攻打西域大宛國,李廣利回來之後,漢武帝已經誅殺了李延年與李季的三族,根據《史記》的記載,是說漢武帝可憐李廣利這一家,所以沒有殺李廣利,同時還封李廣利爲海西侯。
《史記 外戚世家》:李夫人蚤卒,其兄李延年以音幸,號協律。協律者,故倡也。兄弟皆坐奸,族。是時其長兄廣利爲貳師將軍,伐大宛,不及誅,還,而上既夷李氏,後憐其家,乃封爲海西侯。
李廣利攻打大宛其實是有兩次的,第一次兵敗鬱成城,李廣利就率領敗軍回來了,到了玉門關,漢武帝因爲李廣利喫了敗仗不讓他進關,也沒有回到長安,之後漢武帝繼續增兵派出李廣利攻打大宛,李廣利第二次攻打大宛成功,所以史記中說李廣利回來,應該就是發生在公元前104年的第二次征伐大宛勝利後回到長安的,李廣利可是勝利回師,而且是大功一件,按照漢朝的規矩,是要受封的,《史記》中說漢武帝是因爲可憐李廣利,纔給他封侯的,可憐能作爲封侯的理由嗎?
並不能,按照事實來看,李廣利受封海西侯明顯就是因爲他攻打大宛立了功,至於他的弟弟李延年與李季已經受到了處罰,李廣利能夠活下來,並且還受封,完全是因爲征伐大宛的軍功,有理由相信,如果李廣利第二次攻打大宛仍然失敗的話,那麼其下場將和他的兩個弟弟一樣,但是並沒有,就說明了李廣利能活下來靠的就是軍功,而不是什麼可憐。
1、兩徵大宛
當時匈奴對西域的影響力比漢朝要大得多,李廣利從長安出發遠征大宛國,是整個漢朝對外戰爭中最遠的一次戰爭,大宛國在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幹納盆地,李廣利從長安出發,全部行程超過一萬里,漢朝在西域又沒有軍事存在,僅僅是當年張騫出使過西域,李廣利要在萬里之外作戰,沒有補給,沒有後勤,所有的問題都要靠自己解決,西域沿途的國家對這支來自遙遠東方的遠征軍大多抱有敵意的,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考驗着李廣利的智慧。
同時,漢朝是第一次組織如此大規模的遠征,這次的遠征比當年霍去病遠征匈奴還要複雜,霍去病遠征匈奴只打匈奴一家就行,在草原上逮住匈奴人就一陣衝殺,可是李廣利徵大宛,沿途幾十個國家是敵是友都搞不清楚,而且,第一次到這麼遠的地方打仗,李廣利兩次都沒有迷路,都順利地回到了漢朝,實在是不容易,而且還能成功完成任務,就更加不容易了,遠征大宛的含金量其實並不低。
再看看李廣利帶的兵,第一次徵大宛,漢武帝派了屬國的六千騎兵和數萬犯罪少年,這壓根就不是精兵好吧,當年霍去病打匈奴是整個漢朝最精銳的騎兵,配最好的馬,所有的資源都是最好的,可李廣利呢,給的全是犯了罪的少年,說得不好聽,這就是一羣烏合之衆,再加上沿途國家不支持,所以李廣利第一次打敗了。
第二次出戰大宛漢武帝給的軍隊好一點,但也強不到哪裏去,一共派了六萬人,由部分邊境的騎兵和犯罪少年以及囚徒、步卒所組成,還有十萬頭牛,三萬匹馬,數萬頭驢和駱駝以及糧食、裝備等,還派出了五十多個校尉級別的軍官,比第一次的實力是強了一些,總體上看,一半騎兵,一半步卒,軍官多了一些,李廣利就用這些軍隊攻破了大宛國,威震西域,這個時候漢朝的國威才真正開始在西域遠揚,因爲這是漢朝第一次大規模對西域用兵並且是在萬里之外取得勝利。所以漢武帝封李廣利爲海西侯,食邑還有八千戶。
2、三伐匈奴
第一次公元前99年,李廣利率3萬騎兵對戰匈奴單于10萬主力,斬首匈奴1萬餘人,自身傷亡一萬八千,因爲兵力懸殊,算平手。李陵五千漢軍全軍覆沒,並不能算在李廣利頭上。
第二次公元前97年,李廣利率6萬騎兵,7萬步軍決戰匈奴10萬主力,雙方平手,沒有傷亡記錄。
第三次公元前90年,李廣利率領7萬漢軍迎戰匈奴,首戰李廣利派遣屬國二千胡人騎兵與匈奴軍交戰,匈奴兵敗,死傷數百,漢軍乘勝追擊。但這個時候朝廷中發生了李廣利與丞相劉屈犛因爲祕密參與立劉髆爲皇帝的事發,漢武帝誅滅了劉屈犛的三族,同時逮捕了李廣利的妻兒,這讓前線領兵作戰的李廣利無心應戰,有人勸他投降,可是李廣利想戴罪立功,但漢軍中有部分軍官認爲李廣利孤注一擲會導致全軍失利,想政變扣押李廣利,李廣利提前得知,消除政變,同時率領全軍攻擊匈奴。
由於各種原因綜合起來,導致李廣利這一戰大敗,七萬漢軍全軍覆沒,李廣利本人也投降了匈奴,這是李廣利軍事生涯最大的失敗,李廣利要負主要責任,這裏不是爲李廣利洗白,只是單純地分析當時的情況,畢竟在開場前還打了一場勝仗,只是沒能擴大戰果,漢武帝在朝廷逮捕了李廣利的妻兒,導致在前線作戰的李廣利軍心不穩定,這是大忌,敗了就是敗了,是各種原因綜合起來的失敗,並不是純粹指揮上的失敗。
三、李廣利爲何評價很低
比較的標準不同,因爲在霍去病和衛青去世之後,漢武帝對外重大戰役基本上都有李廣利的參與,漢武帝的用人可不是看關係,而是看能力,而且法制很嚴格,再大的戰功如果犯罪了,該下獄該殺頭的一樣不落,光是丞相,漢武帝就殺了五個,所以李廣利能在衛青、霍去病之後擔當大任,也只能說明他的能力還行。
拿李廣利比衛青和霍去病相比,三個李廣利也比不上一個衛青或者霍去病,但是除了衛青和霍去病之外的其他將領,就沒有人能比得上李廣利,不要說李廣,李廣打仗一次大勝仗也沒有,連平手都沒有,不是敗仗就是全軍覆沒,自己還被敵人俘虜過一次,所以李廣終生沒有封侯,漢朝是以戰功封侯的,打仗再勇猛沒有功勞是沒用的。
《史記 衛將軍驃騎列傳》:大將軍爲人仁善退讓,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稱也。
意思是說:大將軍衛青爲人仁善退讓,知道如何以柔軟的身段討得皇帝的歡喜,但是天下沒有多少人會稱賞他。如果連衛青這樣赫赫戰功的大將軍都沒多少人會稱讚的話,那投降的李廣利豈不是更被人罵到骨子裏了,衛青和李廣利只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他們的出身,都是出身外戚的賤民,衛青是奴隸出身,李廣利是娼樂世家,也就是音樂世家,賣藝不賣身的那種,這種身份地位是非常低的。
《史記 佞幸列傳》:內寵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數也。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這話的意思是:宮內被皇上寵幸的臣子,大都是外戚之家,但是這些人都不值得一談。至於衛青、霍去病也因爲外戚的關係而得到顯貴和寵幸,但他們都能憑自己的才能求得上進。
總結
司馬遷也說了,皇帝寵信的大多都是外戚,這些人是不值得一談的,衛青和霍去病因爲功勞太大,是當之無愧的赫赫功臣,司馬遷也不便說什麼,但是李廣利這樣沒有取得巨大成績而且出身外戚的,基本上就屬於不值得一談的這一類,尤其是李廣利投降匈奴,更是其一生的黑點,這個是無法抹除的,但是平心而論,李廣利對於漢朝還是有不少功勞的,尤其是他遠征大宛的歷史意義。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