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市之戰,或者說蘢城之戰兩年後,衛青的好消息接踵而至。

他的姐姐衛子夫爲大漢皇帝劉徹生了個兒子,叫劉據,被立爲太子。姐姐衛子夫母以子貴被立爲皇后。

衛青成爲了國舅爺。皇帝本就看好衛青,有了這層關係,就更加信任。

匈奴在蘢城被襲之後,報復來得很快,就在衛子夫被立爲皇后的這年秋天,匈奴兩萬騎兵大舉入侵遼西,殺掉了遼西郡的太守。

韓安國在匈奴的這次入侵中栽了。

在入侵前不久,屯守漁陽的韓安國抓到了一個匈奴舌頭,聽聞匈奴罷軍遠去,就上書請求罷撤軍屯。

他的請求被批准了,但軍屯剛剛裁撤不久,匈奴就大舉入侵。韓安國手下只有不到一千人,但在全面對匈戰爭的新形勢下,依然奮勇出擊,結局自然沒打過。

韓安國沒有畏戰,但他請求罷軍屯是嚴重的戰略誤判,最終導致了漢朝邊郡的嚴重損失。

漢武帝因此大怒,就派他戍守更靠東邊的右北平。當年的內閣準首輔淪落爲邊遠地區駐軍首長,這個心理落差,韓安國一下子接受不了,加上上了年紀,沒幾個月就病死了。

這件事注意兩點:

1、新形勢下,漢武帝在戰略要地屯兵成爲日常行爲。

2、韓安國敢以700人抵抗匈奴兩萬騎,馬邑之謀後,漢武帝對整個帝國的思想建設很見成效。

然後,匈奴出招了,那漢朝方面自然要應對。

當匈奴主力在遼西撒野未歸之時,衛青帶了三萬精騎出雁門,李息出代,再次越境深入作戰。

這一次,衛青帶兵更多,也更有經驗,很快就找到了匈奴的偏軍,然後以優勢兵力速戰速決,史載“斬首數千人”!

整個一“蘢城大捷”的加強版。注意一個細節,大略估測出漢匈行軍路線後,我揣測,李息可能負責爲衛青打掩護,目的是監視隨時可能北歸的匈奴主力

此外,我們可以據此戰窺視到漢武帝的頂級戰略能力——漢武帝所學極爲駁雜,道家、兵家頗爲精深。

匈奴大舉入侵的是漁陽、上谷,在帝國東北,而衛青、李息出兵,則指向帝國西北——避其主力鋒芒、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匈奴有生力量

這種打法,算整體傷亡,漢匈大體相當。但考慮到兩者的綜合國力——匈奴人衆不及漢一大郡——則長此下去,匈奴必然無人能戰。

這是公元前128年的事兒。

到公元前127年,匈奴再次大舉入侵漁陽、上郡,那麼參照前一年的作戰方略,漢軍反擊的方向大致可以猜測。

匈奴擊我右,我亦擊其右。匈奴南侵,面向南方,其右在漢西北,其左在漢東北。

漢軍反擊了。仍然是李息和衛青搭檔。

李息乾的還是老本行,從代地出兵,目的未知,我仍保持與公元前128年相同的猜測,監視並拖延隨時北歸的匈奴主力

而衛青這一次要完成一個巨大的戰略目標——收復河南地,重建朔方

衛青從雲中出發,沿着陰山南麓大張聲勢西行,直撲陰山中段的高闕塞,看起來像是要越過高闕塞,進入高原作戰。

但到了高闕這裏,突然折而南下,鐵騎突進,南渡黃河,或驅逐、或俘虜,一路掃蕩河南的各方勢力。匈奴的從屬勢力代表人物,白羊王和樓煩王都逃出了河南。

衛青在河套平原自北至南,然後向西直至隴西,繞着帝國的西北境畫了個圈,捕虜數千,虜獲牛羊馬匹十餘萬。

於是,一戰而收復朔方——始皇帝當年派蒙恬帶三十萬軍隊、無數民夫經營的陝北防線,時隔八十年,終於有了重新建立的可能

事實上,收復朔方後,漢武帝迅速動員了大量人力物力,由蘇建負責修築朔方城。

蘇建是何許人呢?他跟隨衛青在收復河南之戰中立了大功,被封爲平陵侯。他還有三個兒子都很有出息,最有名的,是一個叫蘇武的人,後來成爲華夏風骨、漢人氣節的典型代表。

收復並重建朔方後,朔方郡就成了漢帝國對匈奴戰爭的橋頭堡。

收復河南之戰後,漢軍連續兩年沒有大出兵。一方面要營建朔方城,另一方面,帝國也在經略西南邊陲,東夷二十八萬人降漢,也要安置。

而漢匈戰爭,還處於明顯的相持階段。一旦漢不出擊,匈奴的侵擾就加強。

恰巧在河南之戰後的第二年(公元前126年),匈奴軍臣單于病死,他的弟弟伊稚斜自立,太子於單則南逃向漢投降。

伊稚斜剛奪得單于位,爲了鞏固統治,有向外用兵的需求。

於是過了不久,匈奴數萬騎入侵,代郡太守被殺,數千軍民被俘虜。在秋季,匈奴再入雁門,又殺略千餘人。

公元前125年,匈奴發動了數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南侵,目標指向代郡、定襄和上郡,每處派出三萬騎兵。

當此時,漢軍主力主要負責守護正在建城的朔方。匈奴在這一次入侵中,戰術意圖非常明顯:用匈奴右賢王牽制朔方漢軍主力,單于與左賢王合兵進攻相對空虛的山西北部

收復河南,理論上解除了匈奴從陝北對漢都長安的直接威脅。但公元前125年,匈奴從汾河灣突進到上郡,卻意味着如果不能將匈奴驅逐出大漠以南,漢帝國的北境安全只能停留在理論上。

反擊必須繼續,不死不休

公元前125年,沉寂了足足兩年之久的漢帝國,醞釀了一次大行動。

具體部署如下:

衛青爲車騎將軍,將三萬騎出高闕塞,統領遊擊將軍衛尉蘇建、騎將軍太僕公孫賀、強弩將軍左內史李沮、輕車將軍代相李蔡等。

大行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爲將軍,出右北平

還是老套路,一路主攻,一路佯攻掩護。李息們牽制單于與左賢王部,衛青部志在尋求右賢王決戰。

右賢王大概沒料到漢軍這一次是尋求與匈奴主力決戰——畢竟先前衛青基本上是避強就弱、機動閃擊的打法。所以,右賢王就在自己的主營地飲酒作樂、高枕無憂。

不曾想,衛青卻帶着三萬精騎兵,日夜兼程,疾馳七百餘里,在一天夜裏把右賢王包了圓。

不過,右賢王之所以爲右賢王,自然有過人之處。一陣慌亂之後,他重歸冷靜,一邊督促愛妾穿衣,一邊組織起一支百餘人的護衛隊,精準地判斷了漢軍包圍的薄弱點,潰圍北去。

而其他的所有右賢王部衆、部落財產,包含各種王十餘人,男女老幼一萬五千多人,牲畜千百萬頭,全部被衛青帶領的漢軍俘獲。

漢興以來,和親送出去的,經此一戰,可以說連本帶利撈了回來。

衛青得勝歸來,漢武帝劉徹的使節直接迎到塞上,在軍中拜衛青爲大將軍。從此,衛青統領諸將有了制度保障。

龍城之戰,小試牛刀;雁門出塞,如法炮製;縱橫河南,復我朔方;高闕出塞,殄滅右賢。凡四戰,橫空出世的衛青,終於成爲當時漢帝國最耀眼的將星!

而英雄不孤獨,在他身邊,另一顆劃亮歷史天空的巨星也行將升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