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思淼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聰明正直,賢良方正,孝悌力田(孝敬父母,努力務農之人),儒士(精通宗教禮樂之人),孝廉,秀才,人才,耆民(年紀大,有威望之人)
人才選拔一直都是歷朝歷代的頭等大事,人才的選拔方式隨着歷史的變遷也一直在發生變化。
西周時期主要採取“鄉里選士”的選拔人才制度,顧名思義就是從鄉里考察推舉,而春秋戰國時期提倡的是“選賢與能”,即選取賢能的人才來領導大家。
到了漢代主要採取的選官制度是“察舉制”,“察舉制”的主要科目是“舉孝廉”,即“以官舉賢”,所以隋朝以前想要入朝爲官基本上要依靠政府官員舉薦,這種選舉制度的弊端就是寒門難出貴子。
到了隋朝,隋煬帝採取“十科取士”,其中的文采美秀科被認爲是後來的進士科,這也是科舉制度的雛形。到了唐朝武則天掌權時期,對科舉制度做了進一步的完善,武則天爲了培養自己的勢力,首創殿試。從這之後,科舉制度一直是各朝各代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面對百廢待興的中原大地,急需一大批人才來管理國家,發展國家經濟。爲此,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舉行鄉試,並於第二年(公元1371年)舉行會試,開科取士,這一科在明朝歷史上也被稱爲開國第一科。
但是科舉制度在明初僅僅只持續了四年時間,到了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宣佈暫時廢除科舉制度,一直到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科舉制度才重新恢復。爲什麼從隋唐時期就在實行的科舉制度,朱元璋會廢止不用,這其中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嗎?
朱元璋廢除科舉制度的原因
公元1352年,在收到兒時小夥伴湯和的來信後,朱元璋應邀加入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加入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後,朱元璋憑藉自己的能力在軍中脫穎而出,並娶了郭子興的養女馬氏爲妻。
郭子興病逝後,朱元璋成爲了整個義軍的實際領導人,通過多年的南征北戰,先後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地方割據勢力,統一了長江流域以南廣大疆域,隨後命令大將徐達率領大軍北伐,掃除了元朝在北方的勢力。
朱元璋在掃除各方勢力的過程中,深知人才對他成就大業的重要性,因此多次下令舉薦人才。攻打徽州之時,經過手下大將鄧愈推薦,爲朱元璋獻上九字箴言的朱升來到朱元璋軍中,從此爲朱元璋出謀劃策。朱升隨後又爲朱元璋舉薦了劉伯溫,葉琛等人,劉伯溫後來成爲了朱元璋手下第一軍師,被譽爲朱元璋手下的張良。
明朝建立之後,國家百廢待興,朱元璋對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在採取薦舉制的同時,從隋唐時期就實行的科舉制度也進入了朱元璋的考慮範圍,並於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舉行鄉試,選拔人才。
從洪武三年到洪武六年,明朝舉行了多次鄉試,會試,爲大明王朝選拔了諸多人才,但同時,朱元璋也敏銳地發現了科舉制度存在的諸多問題。
從朱元璋開展科舉考試的初衷來看,朱元璋希望能夠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一些治國人才爲自己所用。但是科舉考試內容都是經史子集,儘管這些考生文章寫得很好,但是都普遍缺乏需要在實踐中鍛鍊的行政能力,這些考生最多隻能當作是國家的行政後備人才來使用。朱元璋對此感到很失望,下令暫時廢止科舉考試。
科舉制度廢除後的人才選拔方式
科舉制度被暫時廢除後,對於大明王朝來說,人才選拔還得繼續,朱元璋採用了戰爭年代的老辦法薦舉制來選拔國家所需的各種人才。
在當時的薦舉制度下,薦舉的科目主要分成以下八科,這八科分別是:
儘管被舉薦的人並沒有年齡要求,但在實際情況下,被舉薦的人必定是在地方上有威望的人,這羣人中年紀較大的居多,這樣就會導致地方行政部門的老化。同時,由於被舉薦人要求較低(只需要滿足薦舉八科其中一科),這樣必然導致被舉薦的並非全是良才,裏面同樣充斥着大量的庸才。
鑑於當前的薦舉制度有以上弊端,朱元璋又對薦舉製做了改革,將原來薦舉八科改爲六科,這六科分別是:
經明行修,工習文詞,通曉書義,人品俊秀,練達治理,言有條理
薦舉六科和薦舉八科的差別主要在於,薦舉八科只需要你滿足其中一科,就會被推薦爲官,而薦舉六科則根據候選人對六科的匹配程度,將候選人分成上中下等多個層次,上等候選人推薦做官,下等候選人則備選甚至不予選用,這樣就會減小薦舉選出來的人出現庸才的概率。
科舉制度的恢復
科舉制度被朱元璋暫時廢止後,朱元璋沿用其戰爭年代的老辦法,採用薦舉制來選拔人才。在戰爭年代,薦舉制只被小規模使用過,薦舉制的弊端沒有表現出來,建國後,國家百廢待興,所需的人才呈幾何數量增加,此時,薦舉制的弊端也被無限放大。
在薦舉制下,被推薦的人才的質量沒有辦法得到保證,儘管薦舉制後來經過改革,由薦舉八科變成了薦舉六科。但是一個人與薦舉六科的匹配程度還是人爲決定的,沒有對候選人做對應的考覈,缺乏對應的客觀評判標準。
因此,在經過十年時間的沉澱之後,朱元璋於洪武十七年宣佈恢復科舉制度,並於同年舉行科考,這一科沒有讓朱元璋失望,一大批大明的股肱之臣通過這一科脫穎而出,這其中就有建議建文帝削藩的黃子澄,明初最有名的兩位大臣,夏元吉、蹇義也是在這一科被選拔出來的。在恢復科舉制度的同時,朱元璋並沒有廢除薦舉制,而是兩種制度並行,但是根據朱元璋的指示,之後的薦舉制需要在薦舉的同時加入考試流程,因此薦舉制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
總結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時,起源於隋唐的科舉制度已經在中原大地實行了八百年之久。儘管建國初年,朱元璋發現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人才缺乏行政經驗,因而廢止科舉制度長達十年之久,但是在經過反覆實踐,比較科舉制度和薦舉制之間的優缺點之後,最終還是選擇科舉制度作爲大明王朝選拔人才的最終方式。中國有句名言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朱元璋可以算是這句名言的堅定實踐者。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