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印體”選用宋體的原因也很簡單,它能夠讓觀衆容易識別,長時間觀看不會產生過多的眼疲勞,而李純博手寫的字幕,字跡絲毫不輸打印機,字體以唐楷與歐楷結合爲主,既有藝術性,讓觀衆既能從中感受到書法的美感,同時又不會難以識別,完全不輸打印機,或許也只有這樣的書法,纔是書法界真正需要的書法,而並非是那些“醜書”大師。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20歲纔剛剛上大學,而書法界,有一位書法家在20歲做出了一件令人敬佩的事情,那就是爲《紅樓夢》電視劇手寫字幕,他便是著名書法家、新聞工作者李純博,在近現代書法界,他沒有啓功、範曾的名氣,卻憑藉一手堪比打印機的書法令人尊敬。

俗話說“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作爲四大名著排在首位的《紅樓夢》,力壓明朝時期奉爲“四大奇書”之首的《金瓶梅》,成爲了如今文學界的經典之作,在近現代掀起了一股“紅學”潮流,無論是男生女生都爲之陶醉,而隨着科技發展,電視誕生之後,它也成爲了電視劇的首選,迄今爲止最爲經典的便是87年央視版《紅樓夢》了,而之所以能夠成爲經典,不可忽略當年一位20歲小夥子的貢獻。


20歲我們做些什麼能夠流傳永久?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20歲纔剛剛上大學,而書法界,有一位書法家在20歲做出了一件令人敬佩的事情,那就是爲《紅樓夢》電視劇手寫字幕,他便是著名書法家、新聞工作者李純博,在近現代書法界,他沒有啓功、範曾的名氣,卻憑藉一手堪比打印機的書法令人尊敬。


或許年輕人很少聽說李純博這個人,但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大多都記憶深刻,1997年跟1998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便是由他擔任導演,而當時的他才三十出頭,一位年紀輕輕的小夥子,爲何能夠有如此造詣?這一切或許還要從他4歲那年說起。


李純博1964年出生於北京的梨園世家,家境良好的他,4歲的時候便在歐陽中石、徐之謙等書法大師的教導下開始學習書法,而在那個年輕人都向往創新的年代,李純博卻專注於傳統書法的傳承,別人孩子都在牆頭外玩耍,他卻只愛在沉浸在墨香之中,臨摹古人之作。


4歲習書的李純博,在14歲的時候便開始在畫壇中嶄露頭角,連續榮獲三屆北京市青少年書法比賽獎第一名,對於一位十幾歲的孩子來說,李純博的書法可以用一股清流來形容,因爲他的書法功底十分深厚,完全遵從書法章法,即使與一些古代名家相比都有得一拼,尤其是楷書作品。


楷書與行書,在當代書法界很多人認爲太古板,就像是我們現在聽到一些老人的名字很俗一樣,但李純博卻絲毫不在乎,儘管書法界一直認爲傳統書法毫無創新,沒有藝術性,但李純博卻把傳統楷書與行書練就到了巔峯,並且形成了符合現代審美的獨特風格,而看李純博的書法,也絕對是一種享受。


於是在他18歲的時候,作品與吳佩孚、羅振玉、溥傑等書法大家一起,在日本東京春秋學院進行了展覽,而這次也是書法界真正意義上的認可李純博的書法造詣,於是在20歲的時候,他憑藉一手極具美感的書法,吸引了正在拍《紅樓夢》的導演認可,邀請他爲《紅樓夢》電視劇手寫彈幕。


手寫電視劇字幕,任誰都知道這是一項艱辛的任務,對於20歲正處於青春時期的小夥子來說,能夠安心坐下來手寫,聽着就難以置信,但李純博卻毫不猶豫地同意了,而《紅樓夢》整整有着73萬多字,而對於電視劇字幕來說,字體還需要高度的一致,不然觀衆看着也會很難受,由此可以想象這項任務多麼的艱鉅。


而李純博並沒有讓大家失望,從20歲開始寫,到3年後87版《紅樓夢》上映,李純博讓書法與影視進行了一次完美的結合,字跡堪比打印機,而對於電視劇來說,字幕其實並不需要太高的藝術性,但卻要具有美觀性與統一性,就比如我們如今電視劇的字幕,都是屬於“宋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印刷體”與“打印體”。


“打印體”選用宋體的原因也很簡單,它能夠讓觀衆容易識別,長時間觀看不會產生過多的眼疲勞,而李純博手寫的字幕,字跡絲毫不輸打印機,字體以唐楷與歐楷結合爲主,既有藝術性,讓觀衆既能從中感受到書法的美感,同時又不會難以識別,完全不輸打印機,或許也只有這樣的書法,纔是書法界真正需要的書法,而並非是那些“醜書”大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