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赤黴病堪稱小麥“癌症”,是全球小麥生產中面臨的重大病害,也是威脅世界糧食生產和食品安全的重大難題。近日,山東農業大學孔令讓團隊在全球首次找到並克隆抗赤黴病關鍵基因Fhb7,攻克了小麥赤黴病的世界性難題。
5月22日,最新出版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在封面發表了這一重大成果。記者採訪到了山東農業大學團隊部分成員,試圖揭祕孔令讓團隊攻克世界級小麥赤黴病難題背後的故事。
孔令讓教授和他的兩位助手(左一爲王宏偉副教授、右一爲孫思龍副教授)
做小麥抗赤黴病遺傳研究
實際上是瞄準了國家重大需求
“這一發現爲解決小麥赤黴病這一世界性難題找到了金鑰匙,更讓我們把小麥抗赤黴病種質資源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裏!”團隊負責人、論文通訊作者、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孔令讓難掩激動之情。
已經取得了這麼大成果,是不是可以稍微鬆口氣了?面對記者提問,論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博士生導師王宏偉說:“團隊接下來的工作狀態肯定得跟之前一樣。這篇文章發出來報道一下就好了,但生活還得繼續,要加速品種的審定。我們會把材料釋放到全國很多育種單位,來幫助大家儘快在品種培育中應用。”
找到小麥“癌症”的剋星,也就意味着解決了世界性難題,但這項成果什麼時候才能應用到老百姓的地裏去呢?
“明年應該就有審定的品種了。”王宏偉介紹,現在已有多個小麥新品系進入了國家和省級預備試驗和區域試驗,明年開始就會陸續出現含有攜帶Fhb7基因的新品種。“接下來我們的目標是推廣,審定了品種,就可以給老百姓用了。”
記者瞭解到,之所以做小麥抗赤黴病遺傳及品種改良研究工作,山東農業大學孔令讓團隊實際上是瞄準了國家重大需求,“儘管非常難,但這個研究對國家有用,也是老百姓需求的,我們就堅持去做了這個方向。”
“我們研究的是小麥遺傳育種,從應用的角度來說,發期刊是冷門,也不是大家非常喜歡那一類。而我們的成果出來之後,正是因爲它的重大應用價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給我們發了這篇應用文章,這對我們來說也是鼓勵。”王宏偉說。
孔令讓團隊主要成員
一個實驗做了30萬次
分析了2.5萬株小麥
“赤黴病的研究我做了20年,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幾位年輕的同事更是克服多種困難,不敢一刻停歇,就是想快速取得關鍵性突破。”在談到團隊成員的付出時,孔令讓的眼眶溼潤了。
自2008年回國,孔令讓就一心撲到了事業上。那時他與家人分隔兩地,一年見不了幾次面,直到2018年他的愛人回國。據王宏偉回憶:“有一年過年期間,我看孔老師夫人和孔老師在一起的時候,孔老師在工作,他的愛人就在辦公室織毛衣、陪着他。孔夫人對家裏的支持真的很大。”
“取得重大成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其中很多學生也付出很多。他們晚上十點前沒離開過實驗室。”據王宏偉介紹,自2016年基因克隆,團隊共分析了2.5萬株實驗小麥,還將重複性的DNA擴增實驗做了至少30萬次。“做科學就是要耐得住寂寞。要求每一步必須百分百準確,一點錯都不能有,這實際上也把學生累得夠嗆。”
作爲論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王宏偉自2014年請兩天假結婚後,就很少給自己放假了。他從2012年至今,每年的大年三十和初一都泡在實驗室,更別提帶愛人度蜜月、回龍口老家和外出旅遊了。“從個人角度來說,大家都在努力,我覺得誰都一樣。”提起自己的經歷,王宏偉彷彿在說一件最平常不過的小事兒。
去年,王宏偉查出了腰椎間盤突出,他通過把電腦抬高站着工作等方式繼續看材料寫文章,回到家則趴在地墊上工作。“他這個人從來就沒有休息的概念,晚上兩點前就沒有睡過覺。有一段時間我公公婆婆生病住院,他每天晚上到醫院陪牀照顧他們,白天仍然堅持在實驗室。”王宏偉的愛人王斐說。
學生:
老師待人和善,課講得生動
“我們自豪是他的學生”
提起團隊負責人孔令讓,王宏偉用了“良師益友”一詞。“我們團隊老中青三代人,團結一致很融洽。孔老師很和藹,從來不訓誡學生,我也不訓誡學生,孔老師也從來沒訓斥過我。”王宏偉認爲,他們雖然對學生不是那種很嚴厲的管教,但學生都很尊重老師。
在採訪王宏偉之餘,記者還輾轉聯繫到了孔令讓的研究生。在農學院2018級研二學生高雨眼中,孔老師待人和善,課講得生動,贏得了學院師生的敬佩。“他日常工作特別忙,但凡事都親力親爲,做事非常高效。我們都很自豪是他的學生。”
“作爲院長,孔老師沒有架子,平時見面都是笑呵呵的。”高雨回憶,每次聊課題,孔老師總希望學生有想法,同時也要有興趣愛好。“我們實驗室師兄師姐之間都很和善,而且每次去找孔老師聊天,他都會囑咐我跟大家相處好,不要鬧矛盾。或許是孔老師在裏面發揮的重大作用,我們實驗室師兄師姐關係都特別好,真是親如一家的那種。”
2010級農學院農學三班李清林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爲《我最喜愛的大學老師》,文章裏的主人公就是孔令讓。文中寫道:他很忙碌,但從不忽視與學生的交流,反而很注重。他講課深入淺出,條理清晰,邏輯性很強,常會舉一些有趣的例子幫助我們理解。他的課堂允許討論,甚至是質疑……
“談到孔老師,我不禁會心一笑,心裏暖暖的。”李清林寫道。
(大衆報業·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