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二,中原文明部族不擅长营建城池、雕琢器物,但是武力十分强大,以武力征服四方,成为了周边邦国的盟主,然后吸收臣属部族的精华,最终发展成辉煌的华夏古文明。另外相当于夏代早期的新砦遗址规模略大,还出土了少量小件青铜器,被推测为夏代开国之君启的都城,不过和上述几处大型遗址相比,中原的这些古城就完全不够看了,远远没有王者之都的气魄。

近年来我国田野考古工作进展很快,特别是一大批三代以前的重要遗址的发掘整理,使得我们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中国各文明中心的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距今4000—5000年前的中国大地上,城邦林立、部族争雄,萌芽中的华夏民族正在从蒙昧走向文明:

在今天的江浙地区,良渚那宏伟浩大的水利设施、精美绝伦的玉器显示此时的江南文明已经发展到极高的程度,绝非印象中的一片蛮荒;“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在四川盆地的核心成都平原上,规模惊人的宝墩古城拔地而起,显示出当时生活在此地的部族已经拥有极高的组织力度和动员能力;而僻处西北榆林的石峁遗址,更是横空出世、石破天惊,这座戈壁中的石头垒砌而成的巨大城市,几乎颠覆了人们对史前华夏文明的传统认知;此外还有湖南湖北那十几处由高耸的夯土城墙构筑的大型城址,揭示出两湖区域的古代文明也同样辉煌灿烂。可奇怪的是,在五千年前的中原,公认的华夏文明中心地带,这样规模的古城却从未发现,难道此时的中原竟是文明的洼地吗?


良渚遗址模型

就以中原龙山文化的代表——登封王城岗遗址为例,其上限应该相当于夏代早期或更早,但其规模不超过30万平米,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另外相当于夏代早期的新砦遗址规模略大,还出土了少量小件青铜器,被推测为夏代开国之君启的都城,不过和上述几处大型遗址相比,中原的这些古城就完全不够看了,远远没有王者之都的气魄。另外这两年宣传得很响亮的双槐树遗址,媒体将其冠以“河洛古国”的高大上名头,可它不过是一处仰韶时代常见的环壕聚落而已,所谓列成北斗九星形式的陶罐更多是媒体的演绎,其整个规格要达到国都甚至古国的程度实在勉强。唯一有王都气派的应该只有山西的陶寺遗址了,不过这一遗址的地点已经在中原之外了。


那么三代之前的中原真的是落后的吗?我的猜测有:其一,中原曾经存在过等级更高的城邦遗迹,但是这一区域开发极早,而且经过频繁的战乱,也许战争的胜利者将失败一方的文明遗迹一扫而空,导致我们现在很难找到更多的遗存;其二,中原文明部族不擅长营建城池、雕琢器物,但是武力十分强大,以武力征服四方,成为了周边邦国的盟主,然后吸收臣属部族的精华,最终发展成辉煌的华夏古文明;其三,三代之前中原曾有过大的灾难,将这一时期的古文明破坏殆尽,大禹治水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这一惨痛劫难的追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