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是艺术作品讴歌的永恒主题,但绝不是唯一主题。事实上,有很多艺术家都愿意把个人的人生乃至整个社会中破碎的东西揉进自己的作品,撕破“人世静好”的表面。因为每个时代的社会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黑暗面,需要有人将这些黑暗面赤裸裸地呈现在阳光下,从而逼迫人们去面对、去反思。社会如此,人心亦是如此,没有人可以无视黑暗生活。本期推文,小编要介绍的是一位用绘画展现社会病态一面的日本天才画家石田彻也,一起来看看他的作品吧。

石田彻也是日本公认的天才画家,一生留下了两百多幅优秀的画作,每一幅都含义隽永,值得人们细细品读。他出生于日本静冈县一个富裕的家庭,虽然从小就展露出了异于常人的绘画天赋,但父母还是希望他能做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大学时,石田彻也获得了一次举办个人画展的机会,自此他决定不再听从父母的安排,自力更生成为了一名职业画家。不知道是不是出于曾经被要求做一个“安分”上班族的逆反心理,在后来石田彻也的作品中,有很多都体现了上班族的“千篇一律”“焦虑”等问题。

作为一位画家,石田彻也创作了大量讽刺日本病态社会的油画,内容非常压抑,且多数作品中的人物容貌,和他本人非常相似。石田彻也生前画的最后一幅画名为《迷路的人》,他画的是一个将上衣掀起的男子,身上画有一幅地图。这幅画传达了石田彻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地图就在身上,却还是“迷路”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石田彻也没有给出解答,2005年5月23日,他在铁路平交道上被飞驰而来的火车撞击身亡,年仅31岁。在他逝世后,人们纷纷猜测石田彻也是患上了抑郁症,才会自杀而亡。

其实石田彻也的很多作品是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才能看懂的。他的画作不是在无病呻吟,而是发自心底地表达对社会上某些病态现象的愤懑和叹息。创作这些作品时,石田彻也不过二十来岁的年纪,却对社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因此他不论从绘画技术上来说,还是从感知社会和人生的能力上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天才。而且,石田彻也还是一位勤奋型的画家,他去世之后,人们在他的公寓里发现了51本笔记,12300多张草图,这还仅仅是他保留下来的,可想而知在他生前创作的时候,他是在怎样一种高压的状态下完成这些作品的。

如此说来,不免又有几分心酸。石田彻也讽刺病态的社会,很大一部分是在讽刺日本经济泡沫经济崩溃后的上班族,他们就像一个个螺丝钉,在维持社会运转的同时也被沉重的工作负担压得喘不过气,甚至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生活。然而,石田彻也虽然没做过上班族,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却又何尝不是疯狂逼着自己输出作品呢?人活在一个社会里,就难免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再加上他生性敏感,英年早逝似乎就成了一个不难理解的悲剧。

在中国,石田彻也的部分作品同样也能起到警示作品。在他的画中,公司对职工的压榨、人们机械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生命这一宏大命题的思考,也能够影射中国的一些社会现象。如康德所言“人是自身目的,不是工具”,我们应当庆幸被提醒,重新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而不要满不在乎继续做一颗“螺丝钉”。对于这样一位擅用画笔戳破表象、探究“社会病”的天才画家石田彻也,小伙伴们有什么想法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