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既沒有像曹操那樣放蕩不羈,也沒有像劉備那樣胸懷大志、喜怒不形於色,他真正的成長是在十八歲那年,孫策去世,原來自己一直在哥哥的光環下生存,自己身上的光環從來沒顯示出來。但是曹操總歸是宦官養子之後,出身沒法和劉備與孫權相比。

也正因此,劉備得以認識了一些有聲望的人,在這裏,他結識了公孫瓚。劉備的家東南角有一棵樹,長得特別旺盛,遠遠看去像車蓋子一樣,劉備小時候和同伴玩耍時,就說,自己要是成了天子,就乘坐這樣的車蓋。由此可見,少年時的劉備,雖然家境貧寒,但是胸懷天下,霸氣十足。
東漢末年,羣雄爭霸。魏蜀吳的三位主公,將天下一分爲三,成了地方霸主,東漢天子名存實亡。這三位英雄後期的霸業事蹟大家都很熟悉了,今天我們來說一下少年的曹操、劉備和孫權,看看少年的他們是否與常人不同。所謂亂世造英雄,這三位在少年時期是否就已經有了英雄的跡象了呢?
少年曹操,“設謀”叔父,戲耍同伴袁紹
曹操出生成長在一個宦官家庭,父親曹嵩是當時東漢有名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的爲人,比起東漢那些弄權的宦官來說,他親近士人,爲人還是相當不錯的。但是曹操總歸是宦官養子之後,出身沒法和劉備與孫權相比。
曹操家族雖然很有錢,但是少年的曹操卻是放浪不羈。他的叔叔有點兒看不下去,就常去曹嵩那裏告狀,讓曹嵩多多管教自己的兒子。曹操聽說了這件事,就想了一個法子,來讓叔父的告狀失去效果。有一天,他遠遠地看見叔父走過來了,就歪着嘴,縮着腿,躺在地上。叔父看到後趕緊問他怎麼了,曹操順勢謊稱自己中風了。
他的叔父就趕緊去告訴曹嵩,曹嵩過來後,曹操卻表現得什麼事情都沒有。曹嵩問曹操,曹操趁機說是,自己怎麼可能中風呢,只是叔父不喜歡自己,才常常說自己的不是。自此以後,叔父再向曹嵩告狀,曹嵩已經不再信任他了。
還有一次,據《世說新語》記載,別人家結婚娶新娘,曹操和自己的玩伴袁紹一起去偷新娘。在天黑透以後,突然大喊有賊來轉移大家的注意力,等到大家都跑出去時,曹操趁機去偷跑新娘。在匆忙間,袁紹掉進了一個長滿灌木的小樹坑中,怎麼都上不來。曹操急中生智,叫了一聲,賊在這裏,把袁紹嚇得一下子就跳了出來。
可見,少年的曹操,是一個遊手好閒、鬼點子極多的公子哥。但是他調皮的背後,也能看出,在遇到事情時,他應對機智,思維敏捷,在亂世之中,應對亂局能夠有遊刃有餘也就不足爲奇了。
少年劉備,不愛讀書,喜交朋友,敢於霸氣比天子
劉備出身比曹操高貴,他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的後人,但是家庭條件卻沒有曹操富裕。少年時的劉備,也不甚喜歡讀書,而是喜歡結交朋友。他的母親眼光比較長遠,在家境十分貧寒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讓其外出求學,並讓他拜盧植爲老師。
孫權少年,家境殷實,一直活在哥哥的光環下
少年曹操調皮搗蛋,但是卻在行事作風中看出他的奸猾和應變能力。而劉備不喜歡讀書,但是卻是一個寬和、胸有大志的人。孫權相比於這兩位,似乎就是一個聽話的好少年。他的父親孫堅是一位討伐董卓的大英雄,哥哥孫策則是一個不亞於父親的小霸王。相比之下,孫權就顯得溫和的多。他雖然也常隨哥哥出征打仗,但是卻沒有什麼名氣。
在孫策平定江東諸郡時,孫權才十五歲,這時,他在哥哥的安排下做了陽羨縣長。少年的孫權,因爲有哥哥的庇護,並沒有經歷過什麼沙場,只是做一些管理型的工作。可以說在孫策去世之前,孫權就像是被保護在溫室裏面的花朵。
他既沒有像曹操那樣放蕩不羈,也沒有像劉備那樣胸懷大志、喜怒不形於色,他真正的成長是在十八歲那年,孫策去世,原來自己一直在哥哥的光環下生存,自己身上的光環從來沒顯示出來。孫策去世後,在張昭和周瑜的輔佐下,歷經磨難,孫權才成長成了一個老謀深算、能屈能伸最能忍的一個高手。
這三位英雄人物,少年時的他們,曹操應該是一個調皮搗蛋鬼,但是卻能夠機敏應對外界環境變化的人;劉備應該是那種學業成績不好,但是喜歡結交朋友,人緣特別好,一呼百應的人;至於孫權,少年時的他,應該是一個性格溫和,比較聽話的乖孩子,只是家道中變,本就是將門之後,在壓力下,他蛻變成了一個心思深沉、忍耐力十足的英雄。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