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5月23日訊(記者 王詩穎 )“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不可低估,脫貧攻堅期後持續推進解決相對貧困問題仍然任重道遠。”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田建華心繫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提交《關於脫貧攻堅對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提案》。建議穩定精準扶貧政策,大力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推動村級基礎金融服務提質擴容,促進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

田建華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降至2019年底的0.6%。今年曆史性地消除絕對貧困後,扶貧工作重心將轉向解決相對貧困,在對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注重和加強長效機制建設至關重要。

田建華表示,脫貧攻堅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不可低估,脫貧攻堅後期持續推進解決相對貧困問題仍然任重道遠。目前,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551萬貧困人口未脫貧,其中老年人、患病者、殘疾人佔比達45.7%。同時,全國已脫貧人口中有近200萬人存在返貧風險,另有近300萬邊緣人口存在致貧風險,鞏固脫貧成果難度很大。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帶來新的挑戰。使部分貧困勞動力在一段時期內沒有務工收入,部分貧困戶生產經營受阻,扶貧項目開工普遍延遲。

脫貧攻堅如何有效對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田華建提出,要穩定精準扶貧政策,將脫貧後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和機制常態化。建立致貧返貧監測機制,對因疫、因病、因產業失敗或務工不穩等原因有致貧返貧趨勢的,提前採取幫扶措施。

近年來,扶貧小額信貸對支持貧困羣衆發展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田建華認爲,在消除絕對貧困後,要繼續實行“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財政貼息、縣建風險補償金”的小額信貸政策,保持現有評級授信管理機制不變,適時予以調整和完善,持續滿足農戶的合理信貸資金需求。

同時,加大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的政策支持,規範培育和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近年來,農村勞動力持續外流。2019年末,農村就業人員佔全部就業人員的42.9%,較2010年末下降11.5個百分點,農村“空殼化”現象日益突出。要引導外出農民工有序返鄉創業就業,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人才基礎。田建華建議,在市場準入、財稅金融等方面強化扶持力度,實行寬准入、嚴監管,因人、因地、因時提供政策指導,支持返鄉人員興辦各類事業和經濟實體,重點培育和發展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拓寬直接融資渠道,有力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

近年來,在銀保監會的大力推動下,村級基礎金融服務得到明顯改善,全國行政村銀行保險基礎金融服務覆蓋率已達99.8%。“但從調研情況看,功能單一的助農POS機和轉賬電話覆蓋率超過50%,還有相當一部分行政村覆蓋的是流動服務,超半數的鄉鎮沒有商業保險服務部,部分服務設施因疏於維護而淪爲擺設。”因此田建華提出,要大力推動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提質擴容,逐步充實涉農補貼、基礎信用信息收集、小額貸款申請、投保理賠受理、代理繳費、理財等服務,滿足村民多層次、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