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08年至1709年,彼得大帝親自指揮了列斯納亞戰役和波爾塔瓦戰役,消滅了侵入俄國境內的瑞典軍隊,並佔領了波羅的海東岸的大片土地。信心滿滿的彼得大帝很快就被打臉,在納爾瓦戰役中,他親自率領的俄國大軍被強悍的瑞典軍隊打的一敗塗地,倉皇撤退。

1693年8月,年輕氣盛的彼得大帝來到阿爾漢格爾斯克港,舉目四望,海面上航行的全都是外國商船,港口上堆滿了外國商貨。

這令志存高遠、野心勃勃的彼得大帝深受刺激,他暗下決心,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用盡任何手段也要搶佔港口,打通俄國通往西方國家的出海口。

彼得大帝是一位敢想敢做之人,回去後就整頓軍隊,於1695年8月,他率領4萬俄軍攻打亞速夫要塞,企圖搶佔黑海出海口,不料大敗而歸。(打臉+1)

這次失敗讓彼得大帝清楚認識到了俄國與強國之間的實力差距。不懂就問,不會就學,良好的心態讓他很快就想出了對策。

1697年,彼得大帝喬裝打扮,改名換姓,混在一個由250人組成的使團裏,跟隨着留學生,軍官,文化人士等走訪歐洲諸國。

使團先後到達了瑞典、東普魯士、荷蘭、英國、奧地利和波蘭等,歷時十八個月,使彼得大帝大開眼界,並招募了一大批外國人才。

回到俄國的彼得大帝即開始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短短几年時間,俄國國力得到了極大提升。

把國內安排明白以後,彼得大帝又運用外交手段跟土耳其達成和解。他想方設法解除所有內憂外患,專心找瑞典搞事情。

1700年,爲了爭奪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將矛頭對準了瑞典,他聯合丹麥,波蘭和薩克森組成北方聯盟,大舉進攻瑞典,拉開了北方戰爭的序幕。

信心滿滿的彼得大帝很快就被打臉,在納爾瓦戰役中,他親自率領的俄國大軍被強悍的瑞典軍隊打的一敗塗地,倉皇撤退。(打臉+2)

牛人都是越挫越勇,爲了重整軍備,彼得大帝不顧大家反對,強行砸碎教堂的大鐘用來鑄造火炮,強徵賦稅,向歐洲先進國家採購武器。

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彼得大帝就從戰敗中浴火重生,新建了一支裝配有350門大炮,幾百艘戰艦,人數多達20萬的伐瑞大軍。

1702年,俄國擊敗瑞典人,佔領了芬蘭灣的入海口,並在這裏興建起了一座宏偉的新海港城,即聖彼得大帝堡。

1708年至1709年,彼得大帝親自指揮了列斯納亞戰役和波爾塔瓦戰役,消滅了侵入俄國境內的瑞典軍隊,並佔領了波羅的海東岸的大片土地。

接連的勝利和國力的提升,讓彼得大帝逐漸膨脹起來,1711年,他毅然出兵攻打土耳其,試圖打通黑海出海口。

理想很美好,但是此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國力強盛。在普魯特河戰役中,四萬多俄軍被包圍,爲了避免全軍覆沒,彼得大帝只得求和,並簽訂了《普魯特和約》。(打臉+3)

在土耳其喫了敗仗的彼得大帝回來老實多了,大力發展海軍,創建波羅的海艦隊,繼續潛心研究怎麼徹底擊敗瑞典。

1714年至1720年,彼得大帝命令波羅的海艦隊多次從海上向瑞典發動大規模進攻,一舉消滅瑞典海軍主力,佔領大批土地和港口。

1721年8月30日,瑞典國王被迫與俄國簽訂了《尼什塔特和約》。至此,長達21年的北方戰爭以俄國大獲全勝宣告結束。

北方戰爭使瑞典幾乎喪失了所有海外領地,也失去了北歐強國的身份。與此同時,俄國迅速崛起,成爲東歐最強大的國家,以強國之姿登上歷史舞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