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山東人闖關東的路線主要分兩種,一爲旱路,一爲水路。

水路:

山東半島的煙臺地區與東北遼寧半島的旅大地區隔海相望,如同現在的臺島與福建,至今口音區別不大,這也說明大連有多少山東半島的移民。解放前遼寧半島叫做海北,山東半島叫做海南,多少山東人跨越了海峽,成爲遼寧半島上的“海南丟兒”。

山東半島和遼寧半島的最近處,直線距離不過100多公里,海運很早就成爲兩地來往的主要手段。

山東半島的人們闖關東,大多采用海運方式,路線有多條。

出發地有煙臺、龍口、青島、登州欒家口等多處港口,抵達的港口主要是大連、安(丹)東、營口等遼寧沿海港口。

選擇大連登陸的人,通常會繼續順着東清鐵路繼續向北行進。

闖關東的過程其實是從明朝中後期開始的,晚清、民國達到了最頂峯,一直持續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最近二三十年,闖關東的山東人迴流速度也很快,不管是闖關東還是迴流,都是爲了一碗飯喫,它見證了時代和歷史的沉重變遷,見證了山東人的苦難和苦難中不屈不撓的意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