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述可見,呂蒙讓手下士卒“使白衣”,其實是令他們脫去官服,換上常服這個動作。其四,呂蒙是夜襲荊州,可手下士卒皆傳一身白衣立於黑夜之中,不同樣是引人注目嗎。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爲分擔劉備在漢中之戰中的壓力,關羽兵出南郡,向樊城、襄陽等地發起了猛烈進攻。關羽鋒芒畢露,令孫權和曹操爲之忌憚,於是雙方聯手之下,關羽窮途末路,最終敗亡於東吳之手。荊州一戰,呂蒙表現出色,從而被唐人列入武廟名將之列。後世學者談及此戰,皆將目光聚焦在呂蒙的白衣渡江之策上面。可在筆者看來,此計並不算高明;真正值得一提的,是呂蒙進入南郡後的表現。
一、淺析白衣渡江
真正將“白衣渡江”與“呂蒙戰績”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是小說《三國演義》。原著第七十五回提到:呂蒙攻取荊州,選取一批精銳水卒,令他們都穿上白衣,在船上搖櫓,扮成往來的商人。隨後呂蒙又將大批精兵埋伏在船中,趁着夜色來到南郡城下,然後出其不意將其攻下。不得不說,這個故事的確精彩絕倫。可仔細推敲起來,卻有幾個明顯的疏漏之處:
其一,爲何士兵穿上白衣,便會被人認作是商人?從現存史料來看,歷朝歷代均無這種奇怪的規定。
其二,此戰發生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當時正值寒冬臘月,呂蒙向來愛惜士卒,又怎麼會讓他們只穿一件單衣?
其三,此戰是呂蒙機密行事,而船上聚集了衆多白衣商販,豈會不引起他人注意?
其四,呂蒙是夜襲荊州,可手下士卒皆傳一身白衣立於黑夜之中,不同樣是引人注目嗎?
那麼羅貫中的表述,是出現問題了嗎?不妨看看《三國志·呂蒙傳》中的記載:“權聞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舟冓〉〈舟鹿〉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至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
可以看到,小說與正史記載中幾乎雷同。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呂蒙是令手下“使白衣”,而不是“穿上白衣”。這處微小差別,正是羅貫中所誤解的。據《周禮》、《續漢書》記載,在戰國到魏晉時期,“白衣”通常只有兩個含義,一方面是指貴族士大夫脫去官服,換上常服這個動作。《呂氏春秋·孟秋紀》記載:“天子居總章左個,乘戎路,駕白駱,載白旂,衣白衣。”可以看到,天子在外出遊行之時,也會經常換上常服。
另一方面,白衣也多指平民。這是因爲古代官服都經常以顏色來區分品階,而沒有功名官職再身的人,一般稱其爲白丁、白衣。《史記·儒林傳》記載:“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爲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顏師古注引《漢書》也說:“白衣,給官府趨走賤人,若今諸司亭長掌固之屬。”於是白衣這個說法沿用到魏晉時期,成了平民的代稱。
上述可見,呂蒙讓手下士卒“使白衣”,其實是令他們脫去官服,換上常服這個動作。如此一來,南郡守軍自然會誤認爲他們是平民出身。可誰又能想到,看似商販走卒的一些平民,會突然拔出刀劍呢?猝不及防之下,南郡守軍落敗,呂蒙這才順利進入城中。而這,便是真正的白衣渡江之策。平心而論,呂蒙這個計策並不高明,換做其他將軍,恐怕也懂得潛伏偷襲的道理。在筆者看來,呂蒙真正亮眼的地方,在於他入城之後的表現。
二、攻心才爲上上之策
《三國志·呂蒙傳》記載:“蒙入據城,盡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憮慰,約令軍中不得幹歷人家,有所求取。”呂蒙在進入南郡之後,第一時間內控制了蜀國將士的家屬,但卻沒有痛下殺手。呂蒙入南郡,只帶了幾條快船,可知他手中士卒並沒有多少。故而呂蒙深知,一旦縱容手下搶掠,南郡軍民一定會奮起反抗。
當時有個小吏,和呂蒙一樣出身汝南,可他只是拿了一個斗笠,便被呂蒙“以鄉里故而廢法,遂垂涕斬之”。如此一來,東吳士卒盡皆震動,“於是軍中震慄,道不拾遺”。呂蒙熟讀兵法,懂得恩威並重,爲了籠絡民心,“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飢寒者賜衣糧”。經過種種施恩之舉,南郡軍民對東吳士卒無不產生好感。
劉備集團在南郡經營多年,在當地有着極爲深遠的影響力。可呂蒙只是略施小計,便將這種氛圍輕易化解。如此一來,劉備在荊州境內的政治基礎,便歸屬到了東吳之手。不少心向劉備的士族,也因此來到了東吳做官。如蔣琬表弟潘浚,便由孫權親自請出,後在東吳官至太常,位列九卿之一,成爲東吳前中期的扛鼎大臣。有意思的是,前益州之主劉璋也因此歸於東吳,孫權還將其重新任命爲益州牧。
呂蒙安撫人心,其影響遠不僅如此。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並於同年伐吳,旨在重新奪回東吳。在劉備看來,蜀國大軍開拔荊州之後,一路之上必有無數豪族來投。可事實上,除了蠻族首領沙摩柯因爲利益前來相助,南郡、公安等地的士族,竟無一人相助。縱觀荊州諸郡,經過東吳數年統治,呂蒙不僅盡收其地,也盡受其心。正因如此,呂蒙這招“釜底抽薪”之策,可謂是相當高明。
言歸正傳,呂蒙安撫好蜀軍將士,也是有着自己的深意的。當時關羽聽說南郡被襲,急忙回軍馳援,並派遣使者騎上快馬,先行一步到南郡城中打探消息。對於這些使者,呂蒙對他們極爲熱情,還派專人帶其“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
關羽的使者回到蜀軍之後,不少軍士都擔心自己的家小,於是”私相參訊,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鬥心”。不難發現,呂蒙這一次依舊採取了攻心之計。所謂“哀兵必勝”,倘若蜀軍得知自己的家小遭受牽連,必然會同仇敵愾,勢必會抱有決死之心。一旦情形演變成這樣,呂蒙在南郡城內的所有準備功夫,便都白費了。甚至在內外聯合之下,南郡還有可能被重新奪回。
而事實上,蜀軍將士得知了家小無恙之後,氣勢便立刻降了下來。再加上接連慘敗,心中亦無牽掛,蜀軍將士也自然提不起任何鬥志。如此攻心之計,就算關羽心知肚明,他也無力扭轉。
上述可見,呂蒙在進入南郡之後的攻心之計,纔算是驚豔表現。呂蒙憑藉一封“家書”,輕而易舉擊敗了名震天下的關羽,可見他的軍事才能,的確算得上當世一流。唐德宗年間,顏真卿上書,請求將六十四員古代名將列入武廟配享。縱觀三國,也不過張遼、鄧艾、關羽、張飛、周瑜、呂蒙、陸遜七人而已。而呂蒙能有此殊榮,便得益於他在荊州之戰中的亮眼表現。
參考文獻:
《史記》司馬遷
《周禮》周公旦
《漢書注》顏師古
《續漢書》司馬彪
《品三國》易中天
《三國演義》羅貫中
《三國志注》裴松之
《呂氏春秋》呂不韋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