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我送了一本《不管教的勇氣》給我家鄰居。

今天看到她,見她的育兒方式還沒有發生變化,我就問她:我之前買給你的那本書看了沒?

她很直接地說了一句:沒看。

我非常困惑地問她:“爲什麼不看,這本書的內容挺通俗易懂的,字體還大,你怎麼都能看得進去的啊”

她苦笑着說:“哪有空啊,整天忙上忙下的,根本騰不出時間來看書,就算停下來休息,也沒心思看書啊,心煩得很”

我本想給她推薦心靈方面,可以緩解焦慮的書籍,沒想到她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把我的想法全部推翻了:

“其實,我也知道我這麼教育孩子有些不妥,但是我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試想一下,你忙了一天疲憊不堪地回家,看到孩子還不省心時,你很難可以耐下心去關心他,甚至連打他的衝動都有了”

在我思考的過程中,她緊接地說了一句:

“如果我有錢了,對孩子自然會好,你送我的書我也早就看完了,可生活並沒有給我喘息的機會。

如果有錢了,如果自己沒這麼忙了,一切都會更好的”說完她就去上班了。

從這次的交談中,我徹底改變了對父母的認知,我們都試圖讓父母走進孩子的內心,卻很少考慮過父母的難處。

雖然父母理應要對孩子付出無條件地愛,但父母的缺愛,誰又能理解。

前段時間,看到過一個新聞,講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事情。

有一天,媽媽回家後,看到孩子把玩具弄得客廳到處都是,心裏突然被激怒了,就朝孩子大吼道:

“你看你,就知道玩,把家裏弄得一團糟,又髒又亂,也不知道收拾收拾”

孩子手足無措收拾的時候,也委屈地流下了眼淚。

其實這也不能怪孩子,因爲他玩得太興奮了,還沒來得及收拾,就被媽媽看見了。

媽媽看到這一幕,就反思自己說:

“哎,其實跟孩子沒關係,應該是自己下班前,被領導批評了,情緒無處發泄,回家後看到孩子不省心,就忍不住衝他發脾氣了”

在生活中,這種現象並不少見,應該每個父母都曾經嘗試過吧。

在我小的時候,我媽每次下班回家心情都很不愉快,況且她回家後還要給我們做飯、洗衣服,還要幹家務。

當她回家看到我出去玩得滿身泥土時,總會先罵我一頓,如果我再調皮一點,到處亂跑,她指定要拿着鞭子趕我回家喫飯。

到現在我才知道她爲什麼總是心情不好,總是會罵我,經常打我,原來是她太累了。

《高效休息法》一書中指出,疲勞會導致我們對他人缺乏善意。

的確如此,我們會發現早上出門時,可以跟孩子和愛人心平氣和地說話,可到了下班時,心情總是莫名地變得糟糕,有時候因爲一點小事就能跟別人吵起來。

這都是因爲我們太疲勞了,所以才總會忍不住想發脾氣。

有人曾經對1000名小學生做過一次的調研,調研的主題是:“最討厭父母說的話”

“作業做完了嗎”這句話成了孩子們的首選。

儘管不是這句,他們對父母最討厭的話,也都是:

“今天考了多少分?”

“鋼琴彈了嗎?毛筆練了嗎?”

“又在看動畫片,還不去寫作業”

爸媽好像把孩子當做了學習機器,只會關心他們的學習,而不會關心孩子的感受。

有多少爸媽回家後,第一句話說的都是:“作業寫完沒”

反正,我小時候我媽進門前總是跟我說這句話,這似乎已經成了家長們的口頭禪。

在孩子的眼裏,爸媽從來就不會關心我的感受,他們只會在乎學習。

有讀者曾經跟我說過:“爸媽除了學習其他什麼事情都不會管我,就連我得了抑鬱症,他們都還認爲我是矯情。

他們根本就不在乎我的感受,他們只在乎我的成績!”

不可否認,這樣緊逼孩子學習的方式確實不太適合。

但長大後我才發現,他們的緊逼其實是在警戒我們,長大後不要像他們活得這麼辛苦。

因爲他們深知工作的辛苦,纔不想讓我們像他們一樣,辛苦地過一生。

所以,父母現在總是叮嚀着我,我寧願你少賺一點錢也不要工作得這麼辛苦,可不要像我們一樣,老了以後除了一身病什麼都沒有。

父母所有的緊逼,其目的都是爲了讓孩子有一個美好未來,儘管現在讓孩子辛苦一點,他們也會覺得很值得。

電影《狗十三》中,父親答應李玩要帶她去看天文展覽,可最終還是沒有看成。

因爲那天父親忙着報酬,沒有時間陪李玩去看天文展覽了,最終她錯過了最後的看展時間。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的父母曾經答應自己,要陪自己做什麼事情,但最終都是因爲某些事情或工作,而被取消了計劃。

昨天“憨爸在美國”發了一篇文章:《“爸爸媽媽忙,沒空陪我玩”:職場父母對孩子的愧疚,何處是化解途徑?》

憨爸這段時間特別忙,早上7點就要開始工作,晚上12點多才能睡覺。

只因爲最近美國失業率快要上升至25%了,爲了保住飯碗,他只好讓自己忙起來。

可他覺得虧欠兒女們太多了,因爲他總是拿:“等我忙完”這句話去應付孩子。

有時候憨爸難得有空,想給孩子們講講故事,當女兒打開憨爸房門時,女兒體貼地說了一句:

“爸爸工作忙,不能影響爸爸工作”然後把門一關,走掉了。

憨爸那時候心裏一定是百味雜陳的,換做是我也會如此,明明自己有空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孩子卻懂事地不來打擾自己。

可能這已經成了孩子與憨爸之間的常態了吧。

17年,有一句話非常流行:“有一種炫富,我有時間陪孩子”

是啊,對於父母來說,最值得炫耀的並不是有很多的錢,而是有時間陪孩子。

因爲孩子比金錢更加珍貴。

但現實卻不盡人意,如果花時間陪孩子就沒時間去賺錢養家了,如果去工作,就不能給孩子足夠的愛了。

做父母的確不容易,做父母的也左右爲難。

很多孩子習慣抱怨,我的爸爸媽媽根本就不愛我,他們不懂得關心我,他們也不會陪伴我,我覺得非常孤獨。

可是我們要知道,不是爸媽不愛你,而是爸媽太忙了,要忙着賺很多錢供你長大呀。

爸媽可以委屈自己,但不能委屈孩子的未來。

如果有錢,我可以拿更多的時間來陪你,但是對不起,爸媽要賺很多的錢,才能夠養活你,所以沒辦法照顧你所有的情緒。

就像開頭我鄰居所說的那樣:“如果我有錢了,對孩子自然會好,如果我有錢,我自然會有更多時間陪孩子”

小孩要關心,大人也要體諒。

儘量不去做一些讓爸媽心煩的事情,他們心情沒有這麼煩悶時,對你自然會更加好。

孩子需要爸媽給予無條件的愛,但作爲子女,也需要給予爸媽一些關心。

試想一下,當父母下班回家,看到整潔的家和懂事的你說着一句:“爸媽,你回來啦”

做爸媽的得有多開心,上班的疲憊和委屈一下子都能被治癒。

家是治癒心靈的地方,每個人都應該被關心,每個人都應該去關心。

因爲,這纔是家呀。

木霖大叔:一個溫暖、有趣、三觀極正的大叔,陪伴你度過所有不開心的時光。

#孩子的教養##父母學堂# #孩子世界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