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大多數人都會平淡地度完一生,但其實每個人的骨子裏都有追求成功的希望。試問世間,有幾個人願意淪爲平庸之輩,又有誰不想成爲位高權重的人,又有誰不想成爲馬化騰、劉強東那樣的霸道總裁。但是要想取得成功並非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有些人終其一生都沒有能夠取得好的成績,更不用說取得成功了。那麼一個人需要掌握哪些才能夠擺脫註定平庸的命運呢?其實一代奇人王陽明在他的書中提到過,人到中年,擺脫平庸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下面這三個地方先“動起來”。

一、 知行合一,成功之開始

可能有人看見這裏的時候就覺得有些莫名其妙了,其實道理很簡單,世間萬事,再賺錢,再容易,你不去做,那你瞭解得再多再透徹,也跟你沒有半毛錢關係。相反,再困難,再不易的事情,只要你去學了,並且去實踐了,你總歸有成功的機會。

那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的觀點,我們又應該如何去運用呢?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知行合一是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兩者是相互並存,王陽明認爲的知行合一應該是知中有行,這兩者並不能割裂的來看待的。

更重要的時候,王陽明提出這一理念的時候,更多的是想要用一年代替“實踐”。當然這裏並非指的時候全靠想象而不做任何事情。剛好相反,王陽明的這一觀點是教人們要樹立起一種信念,要自覺地去實踐,他甚至講道德的意識的自覺性和實踐相結合了。而他本人也在很多事件中親自實踐了知行合一的境界!

二、 以“終”爲“始”,乃頭等要事

很多人即便是活了幾十年也是按部就班的上學、上班、結婚,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事情,也不知道自己的目標究竟是什麼,因此這纔會如此的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了。

王陽明能夠如此成功就是因爲他明確地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些什麼事情,他很清楚自己將來要走得路,並且堅定不移地朝着目標在前進。

其實生活中,也並不缺乏這樣的人,他們知道自己的目標和終點是什麼,也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小張出身一個小鎮,但是小張從小就嚮往大城市的生活,他很早就知道,自己一定要去大城市過想要的生活。從大學畢業之後,小張本來打算就留在上大學的城市工作和生活,但是家裏面給他安排好了一個銀行的工作,無奈,小張只能回到家鄉。但是兩個月之後,小張知道,自己真的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他還是喜歡大城市的節奏和拼搏的生活。於是小張果斷地辭了銀行的穩定工作,再一次回到大城市中。

在這裏小張邊學習邊工作,讀完了研究生,中間換了一次工作,而小張要在這裏站穩腳跟的心態始終是不變的。經過他的努力,小張如今已經年薪高達80萬了,相對於過去的收入,簡直是天壤之別。如今的小張在城裏買了房子,也結了婚,終於過上了自己理想的生活。

三、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是爲高招

這一點恐怕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的一點。我們習慣了給人生做加法,但是人生是一個不斷做減法的過程。王陽明提出這一點也是如此,他們知道自己的目標,王陽明更是能夠“此心不動”,他所謂的此心不動就是人不要有太多的慾望,因爲太多的慾望會干擾,讓人迷失了自己。

王陽明說的此心不動也就是人應該保持任何事都不困於心,並且要隨機應變。而要想隨機應變,那麼此心不動就很重要了,不摻雜太多的慾望,才能明確真正的目標。這就是道理的所在了。

說實話,王陽明的確是中國古代少有的奇人,他的那些處世的精髓,即使放在現代社會也依然管用好使。像馬雲、王健林、賈躍亭這些商界大佬,也都曾拜讀過《王陽明全集》,其厲害之處可見一斑。人到中年,現在的你若還未找到人生的出路,依然處在平庸的那一行列,不妨從這本書裏找找答案,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