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晚清太平天国史,就不得不说“天京事变”,这场领导层自相残杀的内讧使得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6年9月,正当太平军势如破竹之际,韦昌辉接到洪秀全密诏,率所部3000精锐星夜兼程赶回天京“清君侧”。在佐天侯陈承瑢的配合下,韦昌辉顺利进入天京,而后抢占各重要街道、隘口;一切准备就绪后,韦昌辉亲率北殿将士杀进东王府,趁着杨秀清没来得及反应,手起刀落,一举完成靖难任务。随后,韦昌辉便将事态扩大化,以“北燕受刑”为名,诱骗东殿余党前来观看,而后趁机将其一网打尽,手段不可谓不残忍。


闻知“天京事变”扩大化,翼王石达开从武昌前线返回,带着曾锦谦、张遂谋进城劝说韦昌辉,让其适可而止,不要继续扩大事态。谁知,韦昌辉此时已经杀红了眼,连石达开也要杀掉。翼王也觉察到危险,于是便连夜缒城而出,跑去大本营招集兵马讨伐北王。韦昌辉知道翼王跑后,又做了三件事,一是让燕王秦日纲带兵追杀石达开;二是屠杀翼王府;三是进攻洪秀全天王府,完全失去了理智。这就有意思了,韦昌辉回京时只带3000兵马,为何却敢围攻洪秀全天王府,还派兵追杀石达开?他哪里来的勇气和自信呢?就小编看来,其中之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字,即是无奈,做殊死一搏了。

先看看他为何追杀石达开

1864年7月,九帅曾国荃率吉字营攻破天京,俘虏了李秀成,并将其关在了两江总督府。应曾国藩之请,李秀成在狱中写了数万言的《自述书》,其对“天京事变”做了如下描述:“东欲专尊,北翼不满,密议诛杀东王,及兄弟仨,杨原清、杨辅清,其余不得多杀。”在此可以很明显看出,韦昌辉与石达开都是“天京事变”主要策划者,都是此次事变的主角。只是因某种原因,韦昌辉回到天京靖难时,石达开没有动身,而是继续留在武昌,静观时变。换句话说,韦昌辉和石达开是盟友关系,有着共同的对手——杨秀清。

既然都是盟友关系,韦昌辉为何还要追杀石达开呢?这实属无奈之举。韦昌辉率兵回来诛杀杨秀清时,是“奉诏讨贼”,也就是说,诛杀杨秀清,是天王洪秀全的主意,韦只是执行者。可是,当韦昌辉诛杀杨秀清后,洪秀全却没有及时出来公布诏书,承认事变的合法性,以致韦昌辉处境相当孤立。东殿余党因看不到天王诏书,认为此事是韦昌辉干,于是便和他在天京大战。可以所,韦昌辉此时非常被动,他需要的是同情和立场而不是对错。可是,石达开一回来,立刻劈头盖脸责怪他,毫不留情面地批评。此外,翼王石达开公开袒护东王余党,“其下何罪?何得尽戮?无乃自戕手足!倘官军万一知之,乘我之危、将何御?”还将杨辅清纳入麾下,以示保护。


石达开回京后之种种事迹表明,他此时正在收买人心,而后将自己当作“天京事变”的替罪羊,实现大权独揽,坐收渔翁之利。那么,既然如此,还不如自己抢先动手,也许还有一丝胜算,否则就真的成了人生输家了。不过,石达开发现事情不对劲后,立刻跑了,韦昌辉便命令秦日纲去追杀,可惜没有成功,最终引来杀身之祸。顺带说下,石达开回京后袒护东王余党之举动,洪秀全也是相当的不满意,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到:“天王亦不悦”。所以说,韦昌辉向曾经的盟友石达开下手,不是没有原因的。这都是权力角逐,没有对错,


石达开回京后之种种事迹表明,他此时正在收买人心,而后将自己当作“天京事变”的替罪羊,实现大权独揽,坐收渔翁之利。那么,既然如此,还不如自己抢先动手,也许还有一丝胜算,否则就真的成了人生输家了。不过,石达开发现事情不对劲后,立刻跑了,韦昌辉便命令秦日纲去追杀,可惜没有成功,最终引来杀身之祸。顺带说下,石达开回京后袒护东王余党之举动,洪秀全也是相当的不满意,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到:“天王亦不悦”。所以说,韦昌辉向曾经的盟友石达开下手,不是没有原因的。这都是权力角逐,没有对错,只有胜败。

再看他为何围攻洪秀全天王府

对于这问题,其实很简单,韦昌辉已经走投无路,没办法了。石达开回到洪山大本营后,立刻率兵回京“靖难”,扬言要韦昌辉的头,否则就带兵攻灭天京。此外,石达开从安庆渡江后,并没有直接进攻天京,而是带兵去救援宁国,说是为了打击清军,解除陈玉成之困境。其实,明眼人都可以看出,石达开此举有更深层次目的,即是留下时间,让洪秀全与韦昌辉继续斗。要知道,石达开可是上书天王,要韦昌辉的头哦。此时,韦昌辉该怎么办?出兵与石达开大战,压根没有胜算,那就只能攻击天王府,挟持洪秀全,增加谈判之筹码了。


总而言之,韦昌辉带三千兵马回京,既围攻天王府,又追杀石达开,这实乃无奈之举,是领导集团内部继续恶斗之表现。试想,若是洪秀全能及时公布“诛杨密诏”,说韦昌辉乃是“奉诏讨贼”,此次事变还会扩大化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