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世民就真的甘心被魏徵多次批評教育,原因在於李世民是一個心胸寬廣,有着大眼界與格局的人,他知道魏徵對自己的建議再不中聽,也是爲自己好,忠心耿耿的臣子,不顧殺頭的風險,都要指出自己的不足之處,怎麼能夠不讓李世民動心呢。然而,在魏徵死後不久,李世民居然讓人把魏徵的墳墓扒開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唐太宗是被傳頌千年的治國明君,不僅具有軍事謀略,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虛心納諫。唐太宗李世民的謀略與膽量是廣爲人知的,宣武門之變中,奪走了皇帝和太子李建成的江山,自己掌兵當上了皇帝。如此一個野心勃勃的人物,怎麼可能忍氣吞聲的被魏徵多次指着鼻子罵呢?
李世民就真的甘心被魏徵多次批評教育,原因在於李世民是一個心胸寬廣,有着大眼界與格局的人,他知道魏徵對自己的建議再不中聽,也是爲自己好,忠心耿耿的臣子,不顧殺頭的風險,都要指出自己的不足之處,怎麼能夠不讓李世民動心呢?
但是,忠誠既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由於不忠誠而毀掉一個人。李世民喜愛魏徵,尊敬魏徵,將魏徵比作是自己的一面明鏡,能夠及時幫助自己指出不足,說明了魏徵在李世民的心目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忠臣形象。然而,在魏徵死後不久,李世民居然讓人把魏徵的墳墓扒開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古代人痛恨別人,在生前沒有辦法報復的時候,最解恨的辦法就是在他死後掘墳鞭屍。秦始皇爲了保護自己死後不被六國的後人五馬分屍,爲自己製造了超級墳墓,即使現在的科技也沒法打開。
曹操爲了防止死後仇家報復,製作了七十二個疑冢。清朝的福林皇帝,爲了宣泄自己多年的屈辱與仇恨,將多爾袞掘墳鞭屍,還有種種民間的挖墳行爲,都說明了對一個已經離世的人來說,這樣的行爲是多麼大的不尊重,但是,李世民爲什麼要對待自己之前如此信任和尊重的臣子呢?
原來,魏徵之前是太子李建成身邊的謀士,李世民的內心一直對他有所顧忌。當年宣武門政變之前,魏徵還在爲李建成出謀劃策,但是太子不聽他的建議,否則,當皇帝的可能就是他了。
李建成被殺後,魏徵就變成了輔佐李世民的大臣。這種忠心轉變的太快,讓李世民無法完全信任魏徵,一直到魏徵死後,李世民對魏徵的疑慮纔剛剛消除一點。
但是,事情並沒有像想象之中的那樣結束。當時朝中的幾個重臣圖謀不軌,想要叛變,與這幾個亂臣賊子交好的大臣之中就有已經離世的魏徵。魏徵不僅與他們平時非常親近,還在李世民面前爲他們求過情。
魏徵生前的種種行爲立馬浮現在李世民的腦海中,李世民對魏徵的疑慮又再次被喚醒,這種懷疑的可怕程度到了還要追究一個死人的地步,還將魏徵的墳墓破壞了,足以看出李世民與魏徵君臣關係非常緊張,美談也只是傳說而已。
此後,魏徵的家族就再也沒有得勢過,李世民藉助平反解決了自己心頭多年積壓的疑惑。對於唐太宗與魏徵,你還有什麼見解嗎?請寫下評論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