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且居的兒子先克又和另一位先氏子弟先都不和,先都派刺客刺殺了身爲中軍佐的先克,時爲中軍將的趙氏家主趙盾藉機捕殺先都,先氏一族在這次內鬥中損失慘重。這還不算最慘的,這次事件之後,趙盾爲了撫卹先氏一族,破格提拔先克資歷尚淺的兒子先榖,先榖很快爬到中軍佐的位子。

先氏,是周朝的老牌姓氏——姬姓的分支之一,也是晉國的公室後裔。從史料和先氏宗譜的記載看:先氏的起源已不可考,出現在我們面前的第一代先氏先祖叫先丹木,還有一位叫先友。
先丹木在晉獻公時期曾經擔任下軍統帥罕夷的車右,而先友則當過太子申生的車右。
車右在當時是一個很重要的武官,一乘兵車(君王或主帥的指揮車)的組成一般是:主帥居中自掌旗鼓,御者在左,勇力之士在右,稱爲車右,任務是執干戈以禦敵,並且負責戰爭中的力役之事(如地勢險阻需下車助推等),還有就是保護主帥的安全。從這一點來看,先氏是一個武官世家,而且和公室關係相當密切。
先丹木的兒子(據推測),就是晉國曆史上著名的戰神:先軫。
先軫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對於武將來說),因爲當時晉國剛好打通爭霸中原的通道(假道滅虢),國家需要一大批有軍事才幹的將領帶兵出征,和中原的國家,特別是南方的楚國爭奪天下的主導權(從齊桓公開始的諸侯稱霸時代)。
先軫首先是跟對了人,他和狐偃、趙衰、賈佗、魏犨被合稱爲晉文公的“五賢”,雖前期跟隨晉文公重耳流亡,經歷了一些磨難,但最終重耳回國繼位,這些“難兄難弟”們終於迎來了春天。
晉文公爲了和諸侯爭霸,將晉軍擴編爲3軍,於是先軫迎來了機會,雖然他被任命爲一個小小的下軍佐(最後一位),但對於戰神來說,就足夠了。
先軫通過4戰,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包括敵人,晉升爲中軍將(排第一)。
1、圍曹、衛救宋,取得了中原諸侯的信任;
2、晉、楚城濮之戰,大敗楚軍;
3、崤之戰,圍殲秦軍,開殲滅戰之先河;
4、箕之戰,大破北狄。
不過戰神選擇的死法也很特別,他因爲頂撞了晉襄公而在戰場上任由對手砍殺。
先軫死後,他的兒子先且居直接接替了他中軍將的位子,這在晉國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因爲自那以後,晉國正卿(中軍將)的位子都是由衆卿輪流做,沒有一個人可以一步登天。
先且居執政期間,保留了父親的執政風格,晉國霸業搞得風生水起,上下和睦,先氏達到事業巔峯。但是一顆隱藏的巨星正在冉冉升起,他即將改變先氏的命運。
先且居去世後,其叔叔先蔑因在晉國國君擁立問題上犯了方向性錯誤,被逼出逃秦國,先氏勢力由此少了一支。
先且居的兒子先克又和另一位先氏子弟先都不和,先都派刺客刺殺了身爲中軍佐的先克,時爲中軍將的趙氏家主趙盾藉機捕殺先都,先氏一族在這次內鬥中損失慘重。
這還不算最慘的,這次事件之後,趙盾爲了撫卹先氏一族,破格提拔先克資歷尚淺的兒子先榖,先榖很快爬到中軍佐的位子。但不久之後,晉、楚邲之戰打響了,先榖的稚嫩一下子暴露無遺,正是他的擅自行動、不聽指揮導致了晉軍的大敗。
回國後,先榖害怕國君找自己算賬,居然陰謀引赤狄攻打自己的國家,結果還未實施就被發覺,被大怒的晉景公下令將先氏族滅。
可惜先軫當年用命換回來的家業,就此敗落在不肖子孫的手裏。
作者本人申明:該文章獨家發佈於百家號平臺,抄襲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