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飛翔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我們的歷史知識中,秦國一直都是以強者的姿態出現的,橫掃六國最終統一天下。
但沒有誰生來就是強者,也從來沒有救世主,任何人的成功都需經歷苦難與奮鬥,更何況是一個首開封建的偉大政權。
秦人如狼似虎,在戰國的外交格局中,東方六國始終恐秦,但也始終鄙視秦。
不光是因爲秦國的狡詐殘忍,也因爲秦國的出身和他們祖先的卑微。
在很多年前,秦王是不配和其他諸侯一起玩的,而且一直被主流諸侯王們排斥在外。
秦人以此爲恥,並將這種恥辱牢記了一代又一代,這成爲了他們上進的動力,和化悲憤爲力量的決心。
世界上沒有什麼力量是比得上仇恨和屈辱的,隨着時代的變遷,當趙國四十萬將士命喪長平,當楚國郢都被殺神白起擊破,數十萬楚國軍民死於洪水之中。
這時人們才忽然醒悟,不知從何時起,那個曾被取笑爲土鱉鄉巴佬的西方蠻夷成爲了再也遏制不住的貪婪巨鱷,當他張開血盆大口時,註定是腥風血雨,屍骸遍地。
白起,是上天送給秦國的禮物,也是終結敵人的冷血殺手。
萬事皆有因果,秦國後來的揚眉吐氣都來自古秦人的務實和隱忍,儘管他們已經看不到這樣的輝煌了,但他們當時的努力依有意義。
在這裏我們不講經濟基礎的變化生產力的發展,不講新興地主階級的崛起,不講鐵器牛耕的出現,也不討論商鞅變法是怎樣讓爲秦國重新換血。
我們摒棄經濟史觀之下那些冰冷和理性的歷史觀點,只是去盡力感受一下在至暗時刻的古秦人是怎樣的心情,在他們還被東方諸侯排斥在外時,他們經歷過怎樣的痛苦,又誕生了怎樣的信念?
1.秦國的前世--護駕保鏢
秦國的初興是在春秋時期,甚至早於後來稱霸中原的晉文公。
而在此之前,秦國一直都是默默無聞的。
在西周後期,秦人的祖先贏秦僅僅是一個“西陲大夫”,平王東遷時,當時的秦襄公因爲護送有功,終於成爲了諸侯的一員。
相比與其他諸侯國的開局,秦國的開局顯然選了地獄模式,他們只有一塊岐山以西的土地作爲立足之地,而背後就是遊離於文明世界之外的野蠻戎狄。
爲了生存古秦人開始了和戎狄曠日持久的戰爭,在苦寒的西部邊陲,秦國人在和野蠻民族的交戰中磨礪了自己的堅強,直至後來,很多人都將秦和蠻夷相等同,因爲秦國在和戎狄長期的戰爭中也逐漸變得野蠻和殘酷。
那時的秦國,就像一個遠離主流社會的邊緣浪子,人們罵他臭爛仔,笑着他的野蠻和粗魯,相比與中原各國的禮制和體面,秦人還在爲了生存而奮鬥。
2.奇襲
當秦國的國君之位流傳到秦穆公這裏時,秦國終於贏來了不錯的發展,他們覺得此時的自己可以被其他諸侯所重視了。
於是他們企圖挑起戰爭,希望通過戰爭向世界證明他們的勇敢。
在公元前627年,一個大人物死了,晉國的霸主晉文公在經歷了從顛沛流離到逆轉人生的壯舉後走向了生命的終點。
秦國人在這時開始了東進之路,而他們的目標正是處在中原之地的鄭國,他們希望通過急行軍奇襲鄭國,一舉滅掉這個並不算大的中原國家。
但是在行軍途中他們遇到了一個鄭國商人,這個商人名叫弦高,我們不知道他是否是個成功的生意人,但對鄭國來說他無疑是一個拯救國家的英雄。
弦高假借國君的名義用12頭牛犒勞秦軍,當秦軍在喝酒喫肉時,弦高派人迅速回國報信,秦國人酒醒後才發現已中計,既然對方有所防備,偷襲也就不再有意義。
於是,秦軍索性調轉方向,滅掉了晉國的附屬國滑國。
這一戰,秦軍雖然沒有達到戰略目的但是依然有功而返,此時的他們已經開始憧憬某一天能夠擁有威震海內的光榮,而滅掉滑國只是一個小小的前奏。
但秦軍卻沒想到,慷慨昂揚的東征到此也就戛然而止了,他們馬上就要被打回原形。
3.失敗的苦果
晉國作爲和秦國接壤的東方國家,一直以來都對秦國進行着壓制,而秦國只能勉強抵抗,從未能實現自己的野心。
這次同樣不例外。
在秦軍滅掉滑國凱旋而歸的途中,晉軍突然殺到,截擊了回程中的秦軍,雙發爆發了殽之戰。
此戰中秦軍全軍覆沒,三位主帥全部被俘,與晉國一爭高下的夢想也瞬間破滅。
四年後,秦穆公再次率兵攻打晉國,在幾回合較量中秦軍也未能佔到便宜。
秦穆公帶着部隊來到崤山,這裏是當年同胞們的戰死之地,四年時間已過,他們的屍骨還暴露在野外,秦穆公埋葬了同胞們的屍體後就班師回朝了。
秦穆公是秦國曆史上的中興之主,在他統治的時期秦國實現了超越,也增強了國際聲望,也是從此時起東方諸侯雖然鄙視秦國,但再也沒有人再敢小瞧秦國了。
但秦穆公也知道,要實現秦國的霸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此時的秦國連跨越黃河都做不到。
4.掃平西戎
秦穆公雖然在和東方諸侯的戰爭中失敗了,但這不是退卻,而是向未來進軍。
秦國人堅韌的意志和剽悍的民風註定了他們的尚武好鬥。
當東邊無法發展時,他們和西方的戎狄展開了決戰,取得了“益國十二,開地千里”的戰果。
秦國徹底壓制西戎佔據西方廣袤的千里之地對秦國來說是有着長遠的戰略意義的,爲數百年後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雖然當時的西部還是苦寒之地,但是隨着生產力的發展,這些土地之後也成爲了商鞅改革的沃土。
在秦消滅巴蜀之前,正是因爲秦國早期對西戎的勝利,讓秦國具備了成爲大國的條件。
任何事都有因果,在尚未具備能力時更要努力奮鬥,因爲打下的基礎會讓你在未來的某一天大放異彩,當時機成熟風口來臨時你纔有可能迎風而上。
國家的建立和開闢是這樣的,個人的發展依然如此。
當我們抱怨命運不公,所處的環境不利於發展時,也許應該耐下心來不要放棄,盡力去獲得每一份能獲取的資源,去爲自己積攢每一分力量。
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抓住機遇,改變自己的環境和命運。
參考資料:《史記·秦本紀》
本賬號已簽約維權騎士,所有作品系原創,抄襲和未經授權轉載皆視爲侵權。
歡迎關注“喜雨文創”
每一篇,都是一個瘋狂的故事。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