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19年,電影《紅燈籠》開拍,黃柳霜不顧父親的反對,毛遂自薦,爲自己爭取到了“無名無姓的英國人情婦”的角色。甚至於宋慶齡出訪美國時,邀請了200名好萊塢明星,可黃柳霜作爲當時唯一的華人,卻不在受邀之列。

這段時間,Netflix新推出了一部電視劇《好萊塢》。

故事發生在二戰後的好萊塢,在“嚴重的種族歧視,同性戀屬於刑事犯罪”的社會背景下,備受歧視的同性戀製作人、亞裔導演、黑人編劇、黑人女主、亞裔配角,共同製作了一部“驚世駭俗”“違背倫常”,最終卻獲獎無數、好評如潮、票房破紀錄的電影《梅格》。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電影史上並沒有這部電影,但大部分的角色都有真實映射的人物。比如裏面唯一一位華裔女星黃柳霜。

黃柳霜是好萊塢首位且唯一的華裔女星,也是第一個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擁有一顆星星的華人演員。她經歷了默片時代和好萊塢黃金時代,在充滿族裔歧視的環境下,獻上了50多部作品。

《好萊塢》裏,黃柳霜通過《梅格》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一舉揚名。可在真實歷史上,黃柳霜卻沒能拿下一座小金人,她的經歷也遠比劇中更加曲折。

黃柳霜祖籍廣東臺山,1905年出生於美國洛杉磯。黃柳霜的父親開了一家洗衣店,每次她送衣服拿到小費後,都會跑去看電影。在9歲時,她便擁有了成爲電影明星的夢想。

1919年,電影《紅燈籠》開拍,黃柳霜不顧父親的反對,毛遂自薦,爲自己爭取到了“無名無姓的英國人情婦”的角色。算是邁入了好萊塢的大門。

可那個時代,美國正在大力推進《排華法案》,再加上由來已久的種族歧視,黃柳霜的處境十分艱難。雖然她很快就開始在電影中擔任重要角色,但飾演的不是《巴格達竊賊》中陰險狡詐的蒙古女奴;就是《大海的鐘聲》裏自盡身亡的不幸女子;亦或者是充滿誘惑的妓女,以及心思歹毒的恐怖領袖。總之全是反面的角色。

就這樣,美國媒體給黃柳霜冠上“妖豔中國娃娃”的頭銜,把她捧成了名噪一時的電影明星。

可過於負面化的角色,也令她成爲了很多中國人心中的恥辱。當時身處紐約的華僑,聯合向電影檢查委員會等機構交涉,以抗議黃柳霜出演的“辱華影片”。國內人士也認爲她“只會飾演像妓女一樣的角色來侮辱祖國形象。”

甚至於宋慶齡出訪美國時,邀請了200名好萊塢明星,可黃柳霜作爲當時唯一的華人,卻不在受邀之列。原因就是,宋慶齡認爲黃柳霜是“辱華藝人”。

1930年,好萊塢籌拍作家賽珍珠小說《大地》,女主角是一位淳樸善良的中國農村女性。黃柳霜花了所有心血去爭取這個角色,在試鏡時豔壓全場。製作方卻仍把角色給了一個白人演員路易絲·賴納,而路易絲·賴納還憑藉該角色拿下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這是黃柳霜入行後遭遇的最大一次打擊,此後,她發誓永遠不再接演任何帶有辱華色彩的電影。

1936年春,黃柳霜第一次踏上了祖國的土地,她受到了梅蘭芳、胡蝶等名流的熱情招待,這讓她深受感動。回到美國後,她聽聞抗日戰爭爆發,便立即把所有的珠寶首飾拿去義賣,還呼籲當地人進行捐款,並將所有錢都拿來支持了中國抗戰。

事業不順、長時間不被國人接受的黃柳霜,在感情上也是一輩子無依無靠。各種各樣的壓力讓黃柳霜的精神逐漸走向崩潰,她開始通過酗酒來麻痹自。1961年2月2日,黃柳霜因心臟病突發而去世,年僅56歲。

黃柳霜生前曾說過:“待我離開人世,我希望我的墓誌銘這樣寫——她死過一千次,那就是我的人生故事”。可惜,她的墓碑上只留下了她母親的名字,沒人替她刻下這句墓誌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