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芳过后”是对此时西湖风景的总体概括,词人分别用“狼籍”、“濛濛”、“阑干”来形容“残红”、“飞絮”、“垂柳”等意象,营造出悲戚、清寂的氛围。如永叔《采桑子》前结‘垂柳阑干尽日风’,后结‘双燕归来细雨中’,神味至永,盖芳歇红残,人去春空,皆喧极归寂之语,而此二句则至寂之境,一路说来,便觉至寂之中,真味无穷,辞意高绝。

芳草无情

群芳过后西湖好

柳堤芳草径

不在浓芳

燕忙莺懒芳残

昔时多病厌芳尊

幽径无人独自芳

采桑子·群芳⑴过后西湖好

北宋·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⑵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⑶,始觉春空,垂下帘栊⑷,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⑴群芳:百花。

⑵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⑶去:离开,离去。

⑷帘栊:窗户。栊,窗棂。

欧阳修晚年隐居颍州时,创作了十首关于颖州西湖的组词,皆用《采桑子》词牌,且每篇都用“西湖好”三字开篇。有的描写轻舟沙禽,有的刻画清风明月,有的描绘烟雨霏霏,有的描写绿荷深处,无一雷同。十首词每篇都采用独特的角度,个性的语言,展现出西湖景色的巨大魅力。本词是其中第四首,描写暮春景色,展现词人晚年豁达闲适的心境。

上阕展现了一幅暮春时节百花凋零的景象。“群芳过后”是对此时西湖风景的总体概括,词人分别用“狼籍”、“濛濛”、“阑干”来形容“残红”、“飞絮”、“垂柳”等意象,营造出悲戚、清寂的氛围。但首句中仍用“好”字赞美眼前景色,并无叹惋,情感与现实情景相悖,两相对比,更能突显出景色之衰败、人物之豁达。

下阕描写游人归去后的情景。“笙歌散尽游人去”,原本喧闹的西湖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尽”、“去”二字相承而来,一方面表现出词人对这次出游十分满意,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曲终人散的淡淡惆怅。笙歌停,游人去,词人“始觉春空”,“始觉”二字有顿悟之感,流露出对春日美景的留恋。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这两句将人与物、情与景融合在了一起。词人采用了倒装手法,按照正常语序,应为“双燕归来细雨中”,然后词人才会“垂下帘拢”。词人特意将垂下帘子的动作提前,道出他看到双燕归来时的欣慰。

此时宴游已罢,已经看不到游人、画船、湖景,听不到人语、笙乐,让人怅惘,只有翩翩而来的燕子,还能慰藉寂寞的词人,增添几分欢愉。

近代学者刘永济《词论》说:“小令尤以结语取重,必通首蓄意、蓄势,于结句得之,自然有神韵。如永叔《采桑子》前结‘垂柳阑干尽日风’,后结‘双燕归来细雨中’,神味至永,盖芳歇红残,人去春空,皆喧极归寂之语,而此二句则至寂之境,一路说来,便觉至寂之中,真味无穷,辞意高绝。”这首小令语言清新隽秀,格调清丽明快,虽绘暮春景致,却无凄冷之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