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个年代拍戏都非常严谨,和《红楼梦》一样,角色基本确定后,开始拍《三国演义》之前,剧组也举办了演员学习班,找了6位专家为演员授课,内容包括三国的时代背景、汉代礼仪、汉代风俗、战争阵法、骑马打斗、古典名著的改编等。本来诸葛亮定下的演员是濮存昕,当他当时要拍另一部戏所以拒绝了,经过多方选择,顶着层层被群众写告状信告到广电要求换演员的压力与质疑,王扶林导演最后还是决定让当时事业正陷入低谷的唐国强来演诸葛亮。

这篇文章比较长,主要是想分享一下这个剧,一样的道理,到公众号下回复就可获得片源!

好的东西自己会说话,看这部剧真的是感慨良多,以下这些只是一些文字,可看可不看,最重要的是看剧。

老三国,即94版本《三国演义》,它经久不衰,已成经典。据统计,老版三国首播时,全国收视率高达46.7%,这意味着当时有近5亿的中国观众围坐在电视机旁一起看。老版三国甚至还火到了东南亚,在柬埔寨等国家成为了当地茶余饭后的谈资。

老三国为何能够成功,有人说老三国成功是源于投资大。不可否认,老三国确实是耗资大,在当时总投资为1.7亿元人民币,还是94年的1.7亿。毕竟《新三国》,投资也才为1.55亿元。但耗资绝对不是决定因素,毕竟现在很历史剧耗资大,质量不高的也是比比皆是。

老版三国的成功,投资不是决定因素,而是有其他重要因素。比如在选角方面,老版三国请来的老戏骨都是与角色很相符的,而且还很拼。这些选来的演员注重细节,一个动作是反复训练达到最佳,有些时候是准备一整天,工作半小时。比如陆树铭饰演的关羽曾经从马上摔下来,屁股肿了,全是脓水,为了应急,用给马打针管的针抽水,然后继续拍戏,正是有了这些肯吃苦耐劳并且契合角色的演员尽心尽力,才有后来的史诗巨制。而反观现在历史剧,不看演员是不是契合角色,选演员只选流量演员。

除此之外,老三国对原著《三国演义》的还原度也是很高的,还原至少是在90%以上,可谓是前无古人,老版三国可以说就是小说的三国演义。而现在的历史剧很多都是篡改历史,不尊重历史,没质量不说,还产生一些雷剧。

最符合个人心中曹操形象的是鲍国安演的曹操,那是因为鲍国安在演曹操之前就做足了功夫,某豆瓣网友上传了一组老版《三国演义》曹操饰演者鲍国安写的角色心得,鲍国安老师对于曹操的人物性格,气质,以及内心世界都做了详细的分析。这一点就已经战胜了后来者。

1、剧本和道具制作

在三国演义剧组成立之时,总导演的人选还没确定。鉴于《三国演义》人物多、武戏重,央视决定拍摄后,不放心其他导演,还是把这一艰巨任务交给了王扶林。

1989年7月,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被任命为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总导演,王扶林一进剧组,首先抓的是剧本创作,可是这时,连写剧本的作者还没有定下来!。

于是王扶林立即成立编剧组,确定改编方向,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同时参考《三国志》中有价值的史料,把120章回的小说改编成80集的剧本,大的框架由群雄逐鹿、赤壁大战、三足鼎立、南征北战、三分归晋五部分组成。

补充一个补拍队:他当导演,但不挂名,说的是制片主任——郝恒民。由于拍摄时长和演员的档期而不得不中途换角色的问题,需要大量的补拍镜头,1993年4月郝恒民主动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同时作为一部古装剧,服装道具的设计制作十分浩繁。

1991年,当王枫副部长亲自点名,请中国电视剧唯一的一级服装设计师、曾为300集电视剧设计服装的赵庆霞出山,做了大量的参考才为剧组角色共制作了3万套服装。

而道具部分依据汉代资料设计,兵器则依据《武经总要》设计。

2、选角与培训学习

《三国》拍得好,很大程度上也因为演员选得合适,这版三国选角的用心程度也就87版《红楼梦》和86版《西游记》可比。

1990年8月中旬到10月初,演员遴选李法曾和顾凤莉走访了北影、八一厂、北京人艺、青艺、儿艺、总政、空政等单位,确定了第一批候选演员78人;导演组又陆续选看了各地送来的演员录像资料,并派出三位副导演分赴各地物色演员。选角工作进行了将近10个月,才于1991年5月底结束。

那个年代拍戏都非常严谨,和《红楼梦》一样,角色基本确定后,开始拍《三国演义》之前,剧组也举办了演员学习班,找了6位专家为演员授课,内容包括三国的时代背景、汉代礼仪、汉代风俗、战争阵法、骑马打斗、古典名著的改编等。

学习班中,总导演王扶林谈了导演总体构思,他提出电视剧的改编宗旨是:在大关节上,基本符合原著《三国演义》;根据电视剧的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艺术加工;尊重原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突出“提倡仁政,反对暴政”的价值观;赞美三国英雄们的忠义精神。

这个期间,化妆造型师针对演员的角色形象反复琢磨和勾勒符合原著的妆容,“比如关羽,他的胡子比别人的费劲很多,因为小说上描写得太具体了,他的外号就叫美髯公,他的胡子、头套、眉毛都是化妆师勾出来的,工作量很大,勾多少?多稀多密?多长多短?修成个什么样的形式的?都反复琢磨,才呈现出观众看到的形象。”

3、濮存昕拒演、唐国强被反对以及孙彦军被换

诸葛亮的最终饰演者是唐国强。可当时,剧组为诸葛亮这一角色的饰演者费尽了周折。

本来诸葛亮定下的演员是濮存昕,当他当时要拍另一部戏所以拒绝了,经过多方选择,顶着层层被群众写告状信告到广电要求换演员的压力与质疑,王扶林导演最后还是决定让当时事业正陷入低谷的唐国强来演诸葛亮。

而且当时的唐国强非常想通过一部影视剧丢掉“奶油小生”的标签,所以对这部戏这个角色更是分外用心。回家就苦练台词,研究戏曲版三国,研究诸葛亮如何摇扇,如何塑造性格。

全程文言文拍摄期间他几乎从不卡壳。多年后,他再接受采访时,还能轻松背出剧中大段台词。可见他对这个角色背后的用心程度,且他也把诸葛亮给演活了。

而孙彦军刚进组时,竞争的角色是曹操,但导演王扶林认为孙彦军白皙、英俊、有书卷气,分明是刘备的形象,于是派他去演了刘备。

事实证明,王扶林导演选角就是厉害,孙彦军将刘备的仁义、善良和偶尔的优柔寡断演绎的十分到位。

而对于曹操一角,当时争演曹操一角的演员大腕很多,鲍国安正在拍《大唐名相》,也就没去争这个角色。谁想到有一天,他突然接到剧组副导演的电话,说是剧组已把他列为“曹操”的候选人之一。总导演王扶林提出:别的人物可以立即选定,饰演曹操的演员必须由他亲自面谈。

于是王导来到鲍国安家。二人谈了对曹操的看法、戏的处理等问题,十分投机。只谈了20分钟,曹操的角色就落到了鲍国安身上。

事实证明,王导选角眼光就是好啊!

4、实景拍摄背后困难多

拍摄期间,五个剧组还曾辗转包括河北、内蒙古、四川、宁夏、甘肃、青海、西藏、江苏、湖北、云南等在内的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取景。

演员们回忆说到《三国演义》的拍摄时,很多人都会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苦。

因为《三国演义》戏追求的是一种写实的风格,且由于上世纪90年代拍摄条件的限制,许多镜头都是一次拍摄完成,因此,很多场景、道具都只能靠真练实拍。

当年,他们是4人住一个房间,鲍国安就面对经常变换“房客”的困境,每来一个新人都要向他请教、聊天,搞的他经常难以入睡和看剧本,因此他曾去找制片主任“理论”。

且为了演好曹操,鲍国安无论冬夏,几十斤重的铠甲从未脱下,对于他来说,每一个镜头都是痛苦的回忆,四年里,他多次病倒,每次他到拍摄,都是吊针一拔,直接上场。

对于饰演刘备的孙彦军来说,最痛苦的要数哭戏,刘备的哭戏太多了,而且每一次都要哭的不同,导演给他专门设计了很多种不同的哭法,而痛失关羽的那场戏,他一次次哭晕过去。

关羽的扮演者陆树铭曾说,扮演关羽几乎令他毁了容。为了更能体现关羽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的特质,化妆师决定设计一个吊眼妆,吊眼又称上斜眼,外侧眼角高于内侧眼角,正面看呈反“八”字形,显得灵敏机智,目光锐利。但由于当时化妆技术有限,化妆师们便想了一个办法,将两根纱条用白颜色的乳胶牢牢地粘在陆树铭的皮肤上,然后在脑后打结固定。

下戏之后当然要卸妆,但是陆树铭的丹凤眼是乳胶漆贴出来的,自然也要卸掉,可是不管是什么卸妆产品都没法卸掉乳胶漆啊,陆树铭就只能自己慢慢撕下来。可是撕掉之后皮肤就会烂,烂归烂戏还得继续拍,于是第二天还要继续贴,如此反复真的痛苦。

唐国强扮演的诸葛亮“借东风”的那组镜头,是在1994年1月2日上午,那天天气很冷,而唐国强当时身穿单衣,披着道袍,散发赤脚就开拍了,在片中这只是十几秒顶多几十秒的片刻,然而实际拍摄却整整花去了一天时间!

等拍完这场戏时,坛顶上的大风早冻得他直流鼻涕,他被裹进棉大衣时,双脚已经冻得又红又肿!

其实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演员们对待角色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5、历时3年拍摄终完成,全员不分咖位一律不超过300元一集

在演员培训期间,导演奔赴全国各地寻找合适的拍摄场地,本来已经确定拍摄地点定在湖北赤壁市,但因场地太小,水流湍急不利拍摄等原因放弃了这个选择,只能在多个地方重新搭建外景基地。

当时这部《三国演义》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近1亿元用于建造拍摄基地,7000万元则直接投入拍摄。

为了在屏幕上展现凝重而恢宏的战争场面,全剧累计动用总参、北京军区、南京军区、成都军区和武警部队的兵员达40万人次。“官渡之战”动用了1800人,“火烧赤壁”时则高达2300人。

这部剧1991年3月正式开拍,经过近三年的拍摄,到1994年1月才拍摄完毕,1994年10月正式首播。虽然历尽了千辛万苦,不过当时演员们拿到的却是当年全国影视界最低的酬金:全员不分咖位,一律薪酬是225元一集,最高的不超过300元一集。

为了拍片,许多人一二年没回家,一头扎在这男子汉的古代军营里。除夕之夜,大家还啃着冷漠。

新加坡有位著名导演曾考察过《三国演义》剧组,他感慨万千地说:“你们真正是在为中华民族拍戏!”

虽然这部剧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和资金,有些地方拍得不够完美,但瑕不掩瑜,看了94版的三国演义后,它们都变得具像,生动而具体。剧中一个个鲜明经典的形象永远刻在了观众们的心中,感谢幕后工作者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