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徐本碩博都是雙一流,博士畢業留校,師資博後,長相帥氣,女朋友還算有錢,市裏幾套房,薪資25-30萬,時常抱怨科研壓力大,可能性格比較要強,希望自己買房和女朋友一起,這樣在女方家裏更有底氣。我們曾調研過身邊一些材料學專業的博士,他們畢業後的薪資待遇。

最近,小編注意到了這樣一則新聞,《復旦畢業40歲博士年收入僅8.2萬元,全國人大代表建議:疾控納入公務員管理》

新聞中提到:

“我們2018年流失的一個博士,上海復旦大學流行病學與統計學畢業,現在已經到深圳去了。作爲40歲的副主任醫師,2017年全年的收入只有8.2萬元。”

5月21日,在2020年“聲音•責任”醫藥衛生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的何琳副所長向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內的媒體及與會代表激動地表示。

何琳指出,從2010年開始,疾控人才隊伍就在流失,這幾年流失了200多人,包括她所在的貴州疾控中心省級人才流失也很嚴重,很多博士都走了。

“爲什麼?這個待遇的問題是最嚴重的,因爲整個疾控中心在醫療衛生裏面已經邊緣化了,一些老百姓的話來講成扶貧對象了。”

爲此,何琳就穩定疾控隊伍的操作性方面提出了兩點建議,第一是調整防疫津貼,要有可操作性,第二疾控中心人員的穩定參照廣東省對公共衛生這塊的改革,把疾控納入公務員的管理,它從工資待遇還有職業發展方面能夠有所提高,希望能夠先兌現,一步一步再走。

很多全國兩會代表、委員也都提到了穩定疾控人才隊伍的建議。何琳說她今年是第三次提出這個建議了。

而其中,比較讓小募注意的點在於:終於有代表注意到博士待遇的問題了!(雖然是特定了領域)。

博士待遇

在很多行業都有點低

復旦畢業40歲博士年收入僅8.2萬元,這絕不是個段子,同時,這也絕不是個例。

誠然,博士生畢業後的待遇與很多因素掛鉤,比如選擇的職業,還有博士生本身的專業等。但縱觀大環境,大多數博士生們首選的從業行業(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大多數的專業(比如四大天坑專業)畢業後的待遇,都和這位復旦博士的年收入差不多,總結起來就兩個字“偏低”

我們曾調研過身邊一些材料學專業的博士,他們畢業後的薪資待遇。

總體來說,在高校的博士都比在企業的博士,薪資方面差了很多。

@老王。雙非本科,211碩士,雙一流博士,博士畢業後進入了雙非的本科,補貼要分5年領,每個月加年終平均7.5k,進學校立刻懷孕生小孩休產假,現在謀求跳槽到畢業學校做實驗員,離家近,沒有科研任務,綜合月薪也大概7.5k,結果要賠之前籤的學校違約金,大概前幾年都白乾了。

@老劉夫妻。同屆同學,夫妻同實驗組,打包進北方某大學,每人一套房,憑發票報銷,月薪不到1萬/月,有科研要求,感覺比企業壓力大。

@老李。來自於非一線城市,博士畢業之後進入了博士後流動站,現在大概年薪12萬,出站後年薪不低於12萬,當然還可以兼職一些企業的顧問,不用朝九晚五,但科研壓力大。我覺得還不錯,每天早起簡直就是最痛苦的事情。

@老徐。老徐本碩博都是雙一流,博士畢業留校,師資博後,長相帥氣,女朋友還算有錢,市裏幾套房,薪資25-30萬,時常抱怨科研壓力大,可能性格比較要強,希望自己買房和女朋友一起,這樣在女方家裏更有底氣。

當然了,這些例子是特指材料學專業的博士。但情況可以普遍適用於大多數專業。

實際上,大批剛剛畢業,沒有海外經歷,沒有人才帽子,沒有傲人履歷的博士生,在求職時,都是處於高校生態圈的最底層的。

他們當中,有的人到中年還只能拿到7、8萬的年薪;有的爲項目、論文徹夜不眠,疲於奔命;有的不得不接受工作考覈,甚至正面臨失業的風險。

據青塔的一項調研,在我國,高校教師的工資構成大概是這樣

也就是說,普通高校新晉講師基礎工資約在1000-1500元/月,加上課時費、公積金等勞務及福利補貼,普通青年教師的基本工資可達到3000-5000元/月。

高校引進人才時承諾的安家費或租房補貼一般都是按照月或季度發放。這樣下來,一個普通高校新晉青年教師每年的基本收入最多約在9萬元。

這樣是不是就直觀一點了?那麼高校是這樣,普通的科研院所呢?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們曾刊發的這樣一篇文章,《中國天眼年薪10萬招不到科研人才,究竟諷刺了誰?》

簡單來說就是,在2018年,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中國天眼)開出10萬的年薪招聘科研人員,但卻有點“難覓人才”。

在當時,就有不少人提出,市場經濟已經這麼多年,真心希望政府和科研機構能審視一下自己的薪酬體系,我們沒有要求讓科研人員一夜致富,但至少要讓他們的收入配得上安心奉獻的程度,這已經是最起碼的底線了。我們要講情懷,但也不能只講情懷,對吧?

誠然,博士畢業後拿到高薪的也有,比如,華爲開出最高年薪 201 萬招應屆博士。

但這些,也都屬於領域內的頂尖佼佼者,對於我們大多數剛畢業的普通博士來說,很多人會發現寒窗苦讀這麼多年,出來後薪資水平還不如當時不考博直接工作的同學。

所以說,“總體提高博士的薪資水平”“希望各個科研單位和科研機構能審視一下自己的薪酬體系”。仍然是我們大多數人的願景。畢竟有關薪資待遇,目前來看絕不是特定領域的事情。希望有更多的代表對此給予關注,希望每一個博士都能得到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高薪資。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募格學術、21世紀經濟報道、青塔

#醫師報超能團##超能健康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