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心华(左)与建档立卡户赵金芝(右)亲切交谈。 (宁心华 提供)

快速发展的湘西经开区。 张术杰 摄

本报记者 童光丽 通讯员 颜 姗

二三十岁的年轻干部,能做好驻村扶贫、征地拆迁、“两违”整治这些与群众打交道、重要的工作吗?对此,湘西经开区干部宁心华,以行动和业绩说:只要用心,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

因为工作出色,2019年,他获评湘西州先进工作者。

5月12日,记者深入湘西经开区这片开发的热土,感受宁心华的用心、用情。

2015年,捧捧坳社区被评定为湘西经开区唯一的扶贫村。时年25岁、从部队退伍、在吉首市太平镇做过计生专干的宁心华,主动请缨去社区担任第一支书。

捧捧坳社区有171户676人,是一个纯苗寨。其中,5户属建档立卡户。到任后,宁心华逐户上门了解情况,然后制订帮扶措施。针对社区居民大都是征地居民,手头有资金却大多不知如何打理这一实际,他引导居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和小规模经济实体创业。对5户建档立卡户,他则根据其各自情况,出台不同的帮扶措施。

赵金芝是其中一名建档立卡户。40多岁的她一人拉扯着两个孩子,家中无劳力,无稳定收入,生活困苦。宁心华先在社区帮她联系了一份清扫保洁的工作。得知她在社区有宅基地,宁心华又多方了解政策,帮助其办理建房手续。再后来,他又联系一家爱心企业资助建材。就这样,赵金芝家建起了三层半楼房。利用地处城市边缘的优势,她将半层用于自家居住,其余三层出租,一年租金可达两万余元。由此,赵金芝成了“包租婆”,一举脱贫。

在宁心华的帮助指导下,社区中不少人成为米粉店老板、农家乐老板、小卖部老板等,小型实体经济达30余家。该社区也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标社区,无一例返贫。

2015年下半年,宁心华被安排到捧捧坳社区任征地拆迁项目组组长。随即,如何如期拆迁,保证开发进度,成为摆在宁心华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征地拆迁中,根据经开区出台的《规划范围内坟墓搬迁及墓碑移装补偿及奖励办法》,宁心华特别用心做好移风易俗引导和相关政策宣讲。那段时间,他和社区干部每天早上5点就上班到岗,晚上10点才下班;白天组织社区干部迁坟、量地,晚上则上门入户宣讲,鼓励居民移风易俗,对陈年老坟就地深埋或就地推平,节约耕地。由于政策公开透明、宣传引导得当,仅用三个月,便完成武陵山大道延长线等多个项目征地任务1200余亩、迁坟280余冢,并在开发区首创一个社区一天内迁坟68冢的记录。

“该68冢大都是就地深埋,省去了旧式迁坟的繁琐与复杂,征地拆迁效率大大提升。”宁心华说。由此,他与工作人员将别人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确保了项目如期顺利完工。

2017年,宁心华调往湘西经开区行政执法大队任教导员、“两违办”副主任,主要负责“两违”整治。

到任后,宁心华经过用心思考,实施“三步走”。第一步,摸底数、建台账。他与同事对湘西经开区所有居民建筑逐一调查,认证437处属“两违”建筑。第二步,分批分类处置。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清理一批,并通过拆除宣传教育带动一批,最后通过司法程序,强拆一批。第三步,便是清零。

双河社区的林永红曾是一名违章户。2018年7月,当宁心华与工作人员来到他建在居民安置区的违规养猪场调查时,林永红情绪激动,并拿刀威胁。后来,宁心华与同事送认定结果时,林永红又躺在执法车下,再次威胁。为顺利拆除这一影响民生项目的违规建筑,宁心华每晚来林永红家做工作,同时将心比心,站在林永红的角度,考虑猪场拆除后的实际困难。后来,宁心华为林永红算了一笔账,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其进行合理补偿, 同时还帮其联系解决了养殖的60头猪的销路问题。如此一来,林永红没有了后顾之忧,主动拆除了违章建筑。

两年来,宁心华与同事坚守原则,坚持一碗水端平,将心比心维护群众合法利益,极大地推动“两违”整治顺利进行。2019年,随着最后10户“钉子户”被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其违章建筑被依法拆除,湘西经开区“两违”率先在全州实现“清零”。

如今,宁心华依然奋战在“两违”整治岗位上,带领队员以“拆”带“控”,通过严格管控,力争从源头杜绝“两违”,确保湘西经开区2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有章有序。

(湘西网-团结报)

( 童光丽 颜 姗)

(孙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