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經說過一句名言:“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拋開這句話的深層次意思,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爲:那些生命力頑強的樹,更加扛得住大自然的考驗。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話不僅能用在動物身上,放植物身上也一樣。

在中國的神異傳說裏,活得長的花草樹木都有靈性,可以化形成精。山東青島的嶗山太清宮內就有一株樹齡約700年的山茶花名叫“絳雪”,這個名字源於《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

蒲松齡當年住這裏的時候天天對着山茶花和不遠處的牡丹花發呆,腦海中構思着人花情未了。最後他寫出了一篇《香玉》,講牡丹和山茶化形爲美麗女子,牡丹名叫香玉,山茶名叫絳雪,與一黃姓書生結交。


文人的想象總那麼浪漫,現實是長壽的樹木並不會化形,只會引來科學家的驚歎。和人類相比,“絳雪”其實已經夠長壽了,畢竟人拼盡全力也活不了700年,古時候生產力低下,很多人甚至連70歲都活不過。

但瑞典Fulufjallets國家公園裏一棵名叫“Old Tjikko”的歐洲雲杉卻比“絳雪”還長壽,它已活了驚人的9500年。這棵歐洲雲杉的長壽故事在2014年被報道,當時就引發了一波熱烈討論。


歐洲雲杉,顧名思義,原產於歐洲的松科雲杉屬。在我們的想象當中,長壽的樹木往往非常高大,一看就知道是植物界的老江湖。但“Old Tjikko”不一樣,它身高才4米,和自然界普通的樹木差不多,其他樹隨便長長可能就超過它了。

科學家通過碳14年代測定法,確認“Old Tjikko”的根系歷史約9500年。9500年是怎樣的概念呢?人類發展歷史上有個石器時代,石器時代可分3個階段,最晚的階段、也就是距我們最近的階段是新石器時代,大約從10000年前開始。


那時候的人們還在使用比較粗糙的石器(跟之後的工具相比確實粗糙了點),生活非常原始化,而人類最早的文字大約出現在6000年前,文字出現後的歷史,才叫人類文明史。也就是說——“Old Tjikko”是看着人類文明史長大的。

“Old Tjikko”能如此長壽,當然有其原因。歐洲雲杉本來就極其抗寒,能適應環境,且科學家發現“Old Tjikko”的繁殖方式是無性繁殖,也就是自己克隆出新的自己。“Old Tjikko”的樹幹當然沒有9500歲,如果樹幹也那麼高壽,那它恐怕真成精了。


在漫長的時光中,“Old Tjikko”的根系一直沒有死去,而是不停地萌生出新芽,隨後長成新的樹幹,有點“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感覺。人的壽命在它面前顯得如此短暫,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安排,總是那麼奇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