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件英国香水瓶还保存有少量香水。其实,在后宫,除了后妃经常使用外国香水,连皇帝都是外国香水的忠实“粉丝”。

在我们的印象里,清朝是一个闭关锁国的王朝,后妃生活在深宫后院,像金丝笼里的鸟儿一样,几乎与外界隔绝。“时尚”两个字,一定跟她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这种印象,当然是错误的。

事实上,清朝的后宫生活,向来就多姿多彩。不少灵动机巧、具有机械性能的钟表,精致漂亮的首饰盒都出现在后妃们的梳妆台上。其中,还有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外国香水。
香水是一种化妆品,喷洒于衣襟、手帕及发际等部位后,会散发出怡人的香气。香水原本是古埃及人的奢侈品。早在公元前1500年,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七世就已经开始用15种不同气味的香水洗澡。当时埃及法律规定,在公众场合不涂用香水,是违法行为。后来,香水慢慢流传到欧洲,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化妆用品。
中国古代女性没有使用香水的传统。她们多使用点燃的熏香来让房间保持香气芬芳,净化环境空气,还会使用蔷薇水一类的“准香水”来涂抹身体。但是,这些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香水。中国古代也不生产香水。

从17世纪、18世纪以来,随着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香水也出现在中国。外国传教士将欧洲生产的外国香水作为礼物,敬献给皇帝。皇帝随即赏赐给他宠幸的后妃。于是,外国香水的幽香,开始在戒备森严的后宫禁地飘逸。
那时候争风吃醋的后妃们如果会唱流行歌曲,一定是:“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不该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随着一纸《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大批外国商品潮水一般涌到中国市场。各式各样的外国香水,自然也跟着进来了。内务府能够比较轻松地采购到外国香水,外国香水便成了后宫的寻常之物。

在清朝晚期,后宫使用的香水,主要来自法国、英国、美国和德国。时光荏苒,这些香水逐渐消失殆尽,留下各种香水瓶,让我们通过香水瓶遐想当初的后宫佳丽。
如今,故宫博物院就珍藏着一件铜镀金架香水瓶。这件产于19世纪的香水瓶高28厘米,宽11厘米。在铜镀金三角形立式支架上,是3扇蓝玻璃蛋形小门。打开小门,便可以看到蓝玻璃小瓶——里面装着金贵的外国香水。蓝玻璃小门和玻璃瓶,都装饰有彩色贴花和彩绘花,以及铜镀金边饰。

这个香水瓶用华丽的装饰、精妙的构思、精美的包装,来烘托高档次的香水,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此外,故宫博物院还藏着一件英国香水瓶。英国香水的名声没有法国香水大,却并不逊色。这件英国香水瓶高28厘米, 宽11厘米,从形状上看,是梯形。瓶盖则为多棱形。香水瓶的包装盒内衬绸缎软包装,盒外绘有金色卷草花卉边饰,盒的开启处设有金黄色扣吊。

这件英国香水瓶还保存有少量香水。打开后,会弥漫出一股独具特色的魅力香氛吗?
其实,在后宫,除了后妃经常使用外国香水,连皇帝都是外国香水的忠实“粉丝”。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就使用过一款檀香木香水。现在,故宫博物馆内就珍藏着这瓶设计精致、保存完好的香水瓶。
【参考资料:《铜镀金架香水瓶》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