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鸳鸯楼杀丫鬟是一个道理:他们(她们)没有死罪,但是活着,会对武松形成很大的潜在威胁。

发配上路之时,施恩来送行,送的衣、银之外,还有两只烧鹅。为什么要写两只烧鹅?因为他一路吃鹅,保持了体力。而两个解差、两个后来的帮手,路上没有吃过东西,空腹走了几十里路,体力消耗大。

以我的最佳状态,对敌的最差状态,这是武松的精细之外。但是,这种状态对比,不是能一直保存的。因为武松毕竟是一个人,体力在不断的消耗之中。到鸳鸯楼杀人之后,他也得吃点东西补充。

除了吃东西,还需要休息。但是在武松杀人的整个过程中,他没有休息的时间。杀完人之后,他得急着逃亡,更不能休息。——一休息,就被人抓了。幸亏是被孙二娘的手下抓住,否则难逃一死。

就这样紧张的过程,一点意外都可能导致失败。武松虽然不怕死,但也并不想死。杀死所有见证人,让他们没有机会报告,没有机会引来大量官兵,主要是在自己杀人报仇的过程中,没有官兵的介入,可以很好地完成目标。——完成目标以后就无所谓了,血书留名,武松并不打算隐瞒。

但是在完成目标之前,如果把解差或丫鬟留一个两个,他或她,脱身后的第一件事,绝对是报告官府,否则他就有“与武松同谋”的嫌疑。即使不报告,大喊一声、惊动周围人,也会给武松带来阻碍,影响他的报仇目标。

为了保护自己,就要杀死无辜之人。《水浒传》的世界里,只有强与弱,智与愚,并没有善良与正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