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瓜哥是全单位羡慕的对象,他们夫妻顶上的四个老人都退休了,下头生了两个小孩,一个给奶奶带,一个给外婆带,乐得两夫妻回家有饭吃、娃有人带,生活不知道有多滋润。瓜哥瓜嫂下班回家得早,就去把这两家伙接回家,可最近这两个小朋友每次见面不到半小时一定会吵架打架,最终的结局就是一个说“我要回奶奶家”,另一个说“我要找外婆。

文|糖小唐

瓜哥是全单位羡慕的对象,他们夫妻顶上的四个老人都退休了,下头生了两个小孩,一个给奶奶带,一个给外婆带,乐得两夫妻回家有饭吃、娃有人带,生活不知道有多滋润。

可这天瓜哥满脸疲惫地来到单位,同事戏谑他:“两个娃都有人帮你带,你还苦着脸,像我们这群回家又得家务又得带娃的还活不活?” 瓜哥说道:哎,这四个老人都快打起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

瓜哥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茜妞6岁,在奶奶家带,小女儿鸽妞3岁,在外婆家带。瓜哥瓜嫂下班回家得早,就去把这两家伙接回家,可最近这两个小朋友每次见面不到半小时一定会吵架打架,最终的结局就是一个说“我要回奶奶家”,另一个说“我要找外婆!”

瓜哥瓜嫂觉得姐妹俩感情不和的主要原因是平日里太少在一起了,两个小朋友看似都有姐妹,实则平日里都当独生女来养,当初生二孩的目的可是为了她们彼此有个伴。如果这么闹下去,别说有伴了,估计有仇吧。

于是两人决定把两人一起送到奶奶家或者外婆家。瓜哥瓜嫂请四个老人吃饭,这可好了,饭桌上,奶奶时不时吐槽:“这鸽子都三岁了,还时常尿裤子,我得训练她要学会说要尿了”,外婆也经常怒怼:“大的有点霸道哦!一点都不知道让小的!”

后来的一次,茜妞和鸽妞抢一个玩具,鸽妞咬了姐姐一口,“成功”抢到玩具,奶奶批评了鸽妞,把玩具从鸽妞手中抢过来塞到茜妞手上,外婆不干了,出面帮助鸽妞把玩具抢回来。这两个老太太就在那你抢我夺一个玩具,奶奶说鸽妞先咬人,外婆说玩具本来就是鸽妞先拿到的。

这种“无头公案”别说瓜哥夫妇俩了,就算是包拯再世估计也很难分出对错。这两人只能相互安慰了老人,把他们送回家。

瓜哥瓜嫂觉得这样下去可不行,一家四口人,变成了三个阵营。两人经过反思总结,觉得中间最大的问题是“我们都没有看到彼此父母的辛苦,别说孩子,我们自己心里都觉得自己的母亲教育孩子没有错。可这样下去,不仅孩子之间关系变得紧张,大人的关系也变得剑拔弩张。不如这样,这段时间,我们自己辛苦些,自己带孩子。”

做了这个决定后,瓜哥瓜嫂尽量不加班,尽早接两个孩子回家,希望通过晚上的时间能够让家庭变得和睦起来。起初两个孩子还会相互争吵,瓜哥瓜嫂也常因受不了两个小孩的“战争”而变得狂躁、甚至动粗。但他们的方式却与老人不同——既然你们要吵,你们就到房间里吵个够。

两个都不偏袒,既然两个孩子要吵架,不管谁对谁错,两个小孩一起受罚。她们俩渐渐知道彼此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甚至学会“团结”起来一起想法子躲过爸妈的“责罚”。瓜哥开玩笑地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我们就是这俩小家伙的敌人,所以她们必须同仇敌忾。”

看着两个小孩渐渐和睦,瓜哥瓜嫂觉得应该再进一步让她们彼此看到对方的闪光点。瓜哥瓜嫂每天都和孩子们讲故事、看绘本,让她们说一说彼此的优点。鸽妞还小,不知道该怎么说,茜妞大方地说:“妹妹比我更勇敢,不爱哭。我比妹妹更安静,喜欢看书。”

瓜嫂赞许地点头,“那你可以当妹妹的小老师,教她看书。妹妹也可以教姐姐勇敢,不爱哭鼻子。”

果真,在这样慢慢的引导中,姐姐经常教妹妹看书,姐姐想哭时,妹妹走过去抱住她,一直说“没关系,没关系。”

正当瓜哥瓜嫂松一口气时,四位老人出面了。瓜哥瓜嫂才意识到,为了教育孩子,没有考虑到老人习惯了孩子在身边,突然把孩子抽走,老人多寂寞。可瓜哥瓜嫂又担心“好不容易调整了两个小朋友的坏习惯,这可别又回到过去啊!”

瓜哥想了个好办法“让奶奶带鸽妞,外婆带茜妞。这样既能缓解老人的孤单,又能培养他们对另一个孙女的感情。”

一段时间后,双方老人都改变了对姐妹俩的态度。外婆说:“茜妞真乖,出门还会帮我拎东西。”奶奶说:“鸽妞太可爱了,每天逗得我们好开心。”

是啊,教育孩子是我们的事情,但因为许多客观原因,我们不得不把孩子送到老人家去。这中间如何能够做到和睦相处、取长补短,还真需要我们动动脑筋,而不是一味地责怪、粗暴解决问题。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