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庭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們能夠相親相愛,現在如此,古代亦如此。古代皇帝位高權重,但私底下,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康熙皇帝輝煌一生,被後世稱爲“千古一帝”,可他最大的心願,只是希望兒子們能夠兄友弟恭罷了。

康熙晚年時期,九個兒子爲了儲位明爭暗鬥,令康熙十分頭疼和難過。他原本想着,將來胤礽繼位,其餘皇子能夠忠心輔佐,那麼大清將會延綿不衰。哪知道胤礽不爭氣也就罷了,其他兒子也並不安分。

最終在這場激烈的內戰中,皇四子胤禛脫穎而出,也就是雍正。衆所周知,雍正最大的對手,就是老八胤禩,然而雍正在未登基前,就讓胤禩當了總理大臣。當他即位後,更是封其爲廉親王,這讓人感到很奇怪。

胤禩一直認爲,雍正肯定是篡改了遺詔,才奪得的皇位,所以對他十分不服。按照雍正的性格,他即位後肯定會直接拿下胤禩,爲何他卻要封其爲廉親王呢?筆者認爲,可能有三個原因。

一、穩定人心

雍正剛剛即位,朝中局勢還不穩定,甚至很多人都懷疑,他的皇位是怎樣得來的。因此雍正不能馬上清算胤禩,不然自己繼位之事,就怎樣都說不清了。而這裏要穩定的人心,也分爲三個方面。

首先就是諸位大臣。當初九子奪嫡的時候,很多大臣爲了拼個前程,已經紛紛站好隊,其中支持胤禩的人很多。這時雍正封其爲廉親王,就是要告訴曾經支持胤禩的大臣,他不會追究各位的責任。

不過雍正一邊穩定人心,一邊又將與胤禩親近的人遣散,讓其孤立無援。他還告誡羣臣,千萬不要私下結黨營私。羣臣一看雍正不追究自己,心中已是感激,一來不會再支持胤禩,二來也不敢結黨營私了。

其次就是當年參與奪嫡的兄弟。胤禩是雍正的最大對手,可是雍正照樣封他爲廉親王,他是想告訴其餘兄弟,我連胤禩都不追究,自然不會追究你們,只不過你們最好要老老實實的。

最後就是胤禩自己。雍正雖然已經坐上皇位,可對胤禩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如果這時候下手太狠,難保胤禩不會狗急跳牆,即使他最後打不過雍正,也必定會引起很大的麻煩。這時候雍正剛登基,如果出現這樣的事,引起民間非議就不好了。

二、利用胤禩收拾殘局

康熙突然去世,雍正又突然即位,很多人都不明白,期間發生了什麼事,各種猜測瞬間遍佈朝野。雍正任用胤禩,除了可以穩定人心外,就是可以借他收拾殘局。胤禩的能力其實不錯,要不然,當初康熙也不會這麼喜歡他,還委以重任。

雍正登基初期,青海戰事喫緊,他一直將重心放在戰事上,所以請胤禩幫手,也是有必要的。不過他並不信任胤禩,所以四位總理大臣中,還有深得雍正信任的胤祥、隆科多、馬齊,目的就是爲了制衡胤禩。

除此之外,雍正也不忘時時打壓胤禩,令他沒有翻身之地,藉此讓他放棄反抗,老老實實向雍正稱臣。但胤禩也知道,無論他把事情做得有多好,雍正還是不會放心自己,皇室之中的手足情,就是如此不堪一擊。

三、給胤禩機會

不管怎麼說,胤禩都是雍正的弟弟,雍正也不想把事情做得那麼絕。我認爲雍正從內心裏,還是想給胤禩一個機會。他一面重用胤禩,卻又一面打擊他,是想澆滅他的氣焰,希望他能歸順自己。

只不過雍正越是這樣,胤禩心裏越是記恨,加上胤禟對雍正也極不服氣,兄弟倆更是不謀而合。雍正四年,皇帝終於忍無可忍,將胤禩囚禁於宗人府。之後,又將胤禩改名爲“阿其那”,歷數胤禩四十條罪狀。同年九月,胤禩於獄中去世,有說法認爲,他是被雍正毒死的。

其實在我看來,雍正是清朝皇帝中,功績十分顯著的一位,絲毫不輸父親康熙、兒子乾隆兩位皇帝。不過他對兄弟的手段,確實殘忍了一些,讓人不寒而慄。但是轉念一想,當時那個年代和背景,換做是任何人,恐怕也不會比雍正仁慈多少。

都說雍正手段殘忍,可胤禩等人的結局,何嘗又不是與自己有關呢。看看怡親王胤祥,他並非雍正的同母弟弟,卻得到了雍正最高的信任,因此凡事都有兩面,換一個角度來看,又是另一番光景。

(參考文獻《清史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