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雨欣侃蓝领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木牛流马,乃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于北伐时所用。史书记载,公元231年到234年,诸葛亮曾使用木牛流马为蜀汉十万大军源源不断地提供粮草,每个木牛流马可以运输“一岁粮”,大约400斤粮食,每天可以行走数十里地,十分便捷。然而,关于木牛流马的设计图,已经失传了近2000年,至今都没有人成功制作。
当年,诸葛亮已经把木牛流马的制作方法记在了竹简上,并附有设计图,后被整理到《诸葛亮集》上。可是随着竹简的老化,其上文字也模糊不清,甚至残缺不堪,设计图也不知所踪。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仅凭剩余的文字胡乱传抄,致使流传到今天的制作方法早就难以理解。此外,《三国演义》又对木牛流马加以文字渲染,进一步加深了它的神秘性。
幸运的是,专家们通过查阅《诸葛亮集》,再参考之前的一些记载,成功复原木牛流马的制作方法: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颔中,舌著於腹载多而行少……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其中的大体意思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其中的专业术语,专家们不是很懂,于是就将制作方法公布给木牛流马的爱好者,也许他们能够复原。
2011年,湖南省益阳市的一个叫“黄佑军”的语文老师对外宣布,成功制造出了失传千年的木牛流马。为了制造木牛流马,黄佑军耗费了三年时间,他为了翻译其中的专有名词,请教了许多知名的木匠,了解它们的用途和构造,最终制造出了两辆宽约0.6米、高约1.5米的木牛和流马。
黄佑军认为,木牛流马是一种“撑杆驱动的轮式车”,也就是在轮式车的双辕上装上长短撑杆,利用杠杆原理自由地在山地之间行走,如果遇到了破路,木牛流马还能随时停在坡上,而不向下滑行,就像现代汽车的手刹一样。木牛、流马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一辆车装的是牛头,另一辆车装的是马头。
根据《造木牛之法》的记载,黄佑军所造的木牛也沿袭了类似的方法,他将前后两个撑杆轴装在双辕上,长短撑杆铰接在撑杆轴上,双辕再铰接在车体上,摇动双辕撑杆撑地而促使车轮转动。与蜀汉时期的记载方法不同,黄佑军制作的木牛流马并不是自行工具,而是需要细绳牵动一长一短两个撑杆,带动车轮前进,与“摄者为牛秋轴”相符合。
载货时,木牛流马可以借助摇动双辕增加撑杆的推力,从而起动车辆。即使遇到石梯,木牛流马也可以通过摇动双辕,像爬楼梯一样,迅速将货物运上去,节省大量人力。然而,专家却觉得黄佑军制造的木牛流马差点意思,因为《论衡》中曾对鲁班制造的木马车有这样一段描述:机关具备,一驱不还。如果黄佑军可以不使用人力牵引木牛流马,想必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