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塵封書籍海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史可法是一位民族英雄,卻缺乏隨機應變的雄才大略。史可法雖然是南京六部尚書之首,但在擁立弘光帝的問題上犯下大錯,喪失了大權和主動。一步錯,步步錯,史可法隨之完全不是馬士英的對手,最後成了光桿司令。
崇禎帝給南明留下的致命傷
崇禎帝在殺大臣時剛愎自用,但在怎麼讓明朝續命的問題上卻優柔寡斷。朱由檢遲遲不讓太子去南京,朱由檢死要面子,怕大臣說他要逃跑。
即使朱由檢不讓太子去南京,也可以讓二兒子和三兒子去南京。結果,就在朱由檢猶豫不決時,李自成到北京把他們家一鍋端了。
朱由檢自殺後,三個兒子被李自成俘虜。這時南明皇位空缺,此乃天下權柄所在,誰抓住這個機會擁立皇帝,誰就會獲得最大利益。史可法恰恰丟掉了這個機會。
史可法是南京六部尚書之首,卻不從槍桿子的角度看問題。
明朝的北京政府被李自成一鍋端。明朝一直在南京留了一套中央政府班子,也有六部,雖然平時沒什麼實權,但在戰時可以迅速組織成一個政府。
南京六部最重要的是兵部,而史可法就是兵部尚書。現在史可法就是南明實際的宰相兼樞密使,行政和兵權一把抓,實際手上沒多少兵。
從宗法關係上看,與崇禎血緣最近的是福王朱由崧(後來的弘光帝),是朱由檢的堂哥。朱由崧名聲不是太好,但晚明的皇帝不要期望太賢明,從朱翊鈞到朱由檢,只要不瞎折騰就夠好了。
史可法完全可以從儒家宗法的原則擁立福王,自己有擁立之功,把首輔和兵部尚書的位子坐穩,不敢說讓南明續命100年,續命50年還是有可能的。但以錢謙益等東林黨、復社人士,從門戶之見堅決反對立福王,因爲福王的祖母是萬曆皇帝的鄭貴妃。鄭貴妃在東林黨人眼裏就是萬惡之源,明末三大案都與鄭貴妃有干係。東林黨擔心福王上臺後給鄭貴妃翻案,所以擁立朱由檢遠房叔叔輩的潞王朱常淓。
潞王在宗法關係上離朱由檢太遠,史可法也不願意立潞王。史可法想來想去決定立朱由檢的叔叔桂王朱常灜,還去和馬士英商量。
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放着兄弟不立,去立叔叔,這怎麼說都說不過去。況且,潞王朱常淓好歹和福王一樣,都近在淮安,幾天就可以到南京。而桂王卻遠在數千裏之外的廣西,一個來回幾個月總是要的,到時候只怕這位桂王還沒到南京,大順軍或清軍早已兵臨城下了。
噩夢果然來了。福王從洛陽逃到淮河邊的淮安。
南明可以依賴的幾支軍事力量是江北四鎮和左良玉的湖北軍隊。江北四鎮都駐紮在淮河一帶,很快就和福王打成一片了。左良玉是傾向於東林黨的,這是對東林黨的史可法非常有利的。
江北四鎮並不在史可法的手裏,但福王卻在江北四鎮的手裏。如果兵部尚書史可法對槍桿子有敏感性,應該能想到,一個最有競爭力的皇位繼承人在最有槍桿子的軍閥們手裏,會有什麼後果?但史可法沒想到。江北四鎮果然擁立福王,搶到了頭功,武裝護送福王去南京。馬士英馬上見風轉舵,也擁立福王。
這下輪到史可法傻眼了。
如果史可法擁立福王,南明的局面完全可以打開
如果史可法能從槍桿子的角度看問題,就必須擁立福王。史可法擁立福王之後,江北四鎮因爲沒有武裝擁立之功,所以也不會成爲驕兵悍將,也不會像後來自相殘殺,投靠清朝。湖北的左良玉是擁護史可法的,是史可法重要的一張王牌。史可法牢牢控制江南的財賦,用軍餉來控制江北四鎮。
唯一的麻煩是史可法怎麼說服錢謙益等東林黨人,其實也很簡單,只要東林黨人擁立福王,就會前嫌盡釋,至少在史可法掌權的時間內是這樣。畢竟大敵當前,大家都不要瞎折騰。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