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李德,早年曾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过,所以来中国执行任务时,与旧友博古相遇,被他留下来担任军事顾问,可惜这位洋顾问不了解中国状况,照搬军事材料的条条框框,给红军造成巨大损失,让红军最终走上长征。

  不过李德的军事理论水平还是很高的,长征胜利后,他在延安抗大当过教员,也算为红军培养军事人才作出一定的贡献,1939年李德接到命令回苏联述职,他本想带妻子一起回国,可是没有得到批准,他一人独自回国后,留在中国的妻子怎样了?

  他的妻子也不是普通人,早年在上海被称为“岭南歌星”,她就是李丽莲。

  多才多艺

  1914年,李丽莲生于上海,不过她的祖籍是广东,受家族影响,年龄不大她就当上了粤剧演员,而让她一举成名的是出演五幕歌剧《王昭君》,这是中国严肃歌剧的开山之作,而年仅16岁的李丽莲凭借扎实的功底,扮演主角王昭君。

  当时报刊上是这样评价她的“主角李丽莲女士,其歌喉嘹亮动听,自不待言,表演自然而入理,是一位富有艺术天才的人才”。

  以此成名的李丽莲不久进军影视界,先后加入天一影片公司和明星影片公司,参演《上海小姐韩绣雯》、《有妇之夫》、《梦里乾坤》等电影,颇有表演天赋的李丽莲无论出演什么角色都得心应手,很快她也由歌星转变为影星。

  不过李丽莲在电影中出演的都是配角,所以没有与阮玲玉、胡蝶她们那样大红大紫,但是李丽莲可是有自己的优势,因为她是演歌剧出身,所以有一副好歌喉,很多电影的插曲和主题曲都由她演唱。

  有人曾评论她“嗓音比黎莉莉都好,更绝的是有一点情感的浓郁,而且那些快节奏很难的曲子她都能胜任。”

  奔赴延安

  抗战爆发后,富有爱国情怀的李丽莲加入上海救亡演剧队,而她千里迢迢来到延安,却没想到这里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

  李丽莲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毕业后,留校担任音乐系教员,此外她还担任几个文艺单位的教员,有时还会跟随他们参加文艺活动,对于文艺宣传李丽莲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就犹如在上海一样,李丽莲也成为了延安的明星人物。

  在一次舞会上,李丽莲见到在延安抗大执教的李德,她主动用英语与李德交流,对于这么有气质的女士能用英语向他打招呼,李德有些吃惊,不久李丽莲还邀请他观看自己参演的一次舞会,演出中李丽莲动听委婉的歌喉,深深吸引了李德,不久两人相恋了(此时李德与萧月华已经离婚)。

  经过组织同意,1938年,两人结为夫妻,但两人幸福的生活并没有过多长时间,1939年8月,李德接到回国述职的命令,他本想带着妻子一起走,但是李丽莲没有护照签证,只能与她在机场吻别。

  离开李德的李丽莲

  丈夫离开后,李丽莲将精力全部放在艺术实践中,她出演的话剧《雷雨》、《日出》在延安获得很大的反响,也成为抗战时期延安文艺的美好回忆。

  抗战胜利后,李丽莲返回上海,不久与剧作家欧阳山尊结为夫妻,她也曾将在延安的经历,与那里的新文艺和新气象在公开场所讲述给大家,引起大家对延安的好奇。

  新中国成立后,李丽莲曾任全国妇联对外联络部副部长,致力于统一战线和妇幼工作,此外她也为北京歌剧文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建议,付出了不少心血。

  1965年4月,李丽莲病逝于北京,享年51岁。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