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李德,早年曾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進修過,所以來中國執行任務時,與舊友博古相遇,被他留下來擔任軍事顧問,可惜這位洋顧問不瞭解中國狀況,照搬軍事材料的條條框框,給紅軍造成巨大損失,讓紅軍最終走上長征。

  不過李德的軍事理論水平還是很高的,長征勝利後,他在延安抗大當過教員,也算爲紅軍培養軍事人才作出一定的貢獻,1939年李德接到命令回蘇聯述職,他本想帶妻子一起回國,可是沒有得到批准,他一人獨自回國後,留在中國的妻子怎樣了?

  他的妻子也不是普通人,早年在上海被稱爲“嶺南歌星”,她就是李麗蓮。

  多才多藝

  1914年,李麗蓮生於上海,不過她的祖籍是廣東,受家族影響,年齡不大她就當上了粵劇演員,而讓她一舉成名的是出演五幕歌劇《王昭君》,這是中國嚴肅歌劇的開山之作,而年僅16歲的李麗蓮憑藉紮實的功底,扮演主角王昭君。

  當時報刊上是這樣評價她的“主角李麗蓮女士,其歌喉嘹亮動聽,自不待言,表演自然而入理,是一位富有藝術天才的人才”。

  以此成名的李麗蓮不久進軍影視界,先後加入天一影片公司和明星影片公司,參演《上海小姐韓繡雯》、《有婦之夫》、《夢裏乾坤》等電影,頗有表演天賦的李麗蓮無論出演什麼角色都得心應手,很快她也由歌星轉變爲影星。

  不過李麗蓮在電影中出演的都是配角,所以沒有與阮玲玉、胡蝶她們那樣大紅大紫,但是李麗蓮可是有自己的優勢,因爲她是演歌劇出身,所以有一副好歌喉,很多電影的插曲和主題曲都由她演唱。

  有人曾評論她“嗓音比黎莉莉都好,更絕的是有一點情感的濃郁,而且那些快節奏很難的曲子她都能勝任。”

  奔赴延安

  抗戰爆發後,富有愛國情懷的李麗蓮加入上海救亡演劇隊,而她千里迢迢來到延安,卻沒想到這裏成了她人生的轉折點。

  李麗蓮從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畢業後,留校擔任音樂系教員,此外她還擔任幾個文藝單位的教員,有時還會跟隨他們參加文藝活動,對於文藝宣傳李麗蓮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就猶如在上海一樣,李麗蓮也成爲了延安的明星人物。

  在一次舞會上,李麗蓮見到在延安抗大執教的李德,她主動用英語與李德交流,對於這麼有氣質的女士能用英語向他打招呼,李德有些喫驚,不久李麗蓮還邀請他觀看自己參演的一次舞會,演出中李麗蓮動聽委婉的歌喉,深深吸引了李德,不久兩人相戀了(此時李德與蕭月華已經離婚)。

  經過組織同意,1938年,兩人結爲夫妻,但兩人幸福的生活並沒有過多長時間,1939年8月,李德接到回國述職的命令,他本想帶着妻子一起走,但是李麗蓮沒有護照簽證,只能與她在機場吻別。

  離開李德的李麗蓮

  丈夫離開後,李麗蓮將精力全部放在藝術實踐中,她出演的話劇《雷雨》、《日出》在延安獲得很大的反響,也成爲抗戰時期延安文藝的美好回憶。

  抗戰勝利後,李麗蓮返回上海,不久與劇作家歐陽山尊結爲夫妻,她也曾將在延安的經歷,與那裏的新文藝和新氣象在公開場所講述給大家,引起大家對延安的好奇。

  新中國成立後,李麗蓮曾任全國婦聯對外聯絡部副部長,致力於統一戰線和婦幼工作,此外她也爲北京歌劇文藝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建議,付出了不少心血。

  1965年4月,李麗蓮病逝於北京,享年51歲。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