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反“圍剿”時,博古因爲過於信任和依賴洋顧問李德,致使紅軍慘遭浩劫,紅軍幾萬人的主力覆滅。當時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博古的偏執,也沒有人想到要去糾正他們的不正之風。不過,王稼祥卻是例外。

王稼祥爲何人?他出生於1906年,早年和博古有着相似的經歷,也是在蘇聯深造過的知識分子,與博古、王明等人在蘇聯結下了友誼。因爲能力優異,回國後沒多久就受到了重用,還曾經擔任紅軍總政治部主任。

按理說,他和博古都是留學生,應該格外有共鳴纔對,可是王稼祥的性格和爲人處世的風格卻和博古完全不一樣,前幾次的反“圍剿”讓王稼祥看到了主席帶領指揮下紅軍的強大,可是自從博古帶領隊伍後,隊伍卻連連遭遇敗績,而且連根據地都沒能守住,這讓王稼祥對博古的指揮能力產生了懷疑。

王稼祥先後參與了第二次至第四次反“圍剿”,並且在第四次反“圍剿”中身受重傷,差點丟掉性命。因爲在戰場上負傷的緣故,王稼祥不得不退下前線養傷。在大後方,王稼祥將博古等人亂七八糟的作戰計劃看得更清楚了,這也就是爲什麼他在後來的遵義會議中,極力支持撤銷博古等人的軍事指揮權。

而遵義會議的展開,也是王稼祥在其背後推波助瀾的結果,因爲他深知博古一日不下臺,紅軍或許還會遭到更大的損失。1935年1月,長征途中,紅軍到達遵義時特意召開遵義會議,在會議上有的人雖然也對博古的作爲有些不滿,但大家對更換新的領導人也是有些猶疑的。

還是王稼祥站了出來,提名由主席來領導與指揮接下來的戰鬥。最終,遵義會議解除了博古等人的軍事指揮權,張聞天成爲臨時負責人,同時成立了三人軍事指揮小組,全權指揮紅軍的軍事行動,而王稼祥則是軍事小組成員之一。可以這麼說,遵義會議的順利開展和博古會被解除職務。王稼祥在中間是出了不少力的,他在這裏面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覷。

在養傷期間,王稼祥仍不忘爲紅軍未來的長遠發展擔心,是以他的身體遲遲無法恢復到之前的狀態,紅軍完成會師任務后王稼祥就倒下了,他休養了整整一年左右的時間才重新回到黨內部工作。

作爲八路軍總政治部主任期間,他兢兢業業,工作從沒有出過一絲紕漏。新中國成立後,王稼祥輾轉到外交領域工作,擔任了第一任駐蘇聯大使以及外交部副部長等職務。晚年王稼祥主要負責聯絡部的工作,並且還擔任了政協委員以及常委工作。因爲歷史原因,王稼祥於1974年去世,終年68歲。

我想比起現在的那些演員,像王稼祥這樣的人更應該得到我們的敬意。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國家,他至死都是人民忠誠的公僕,他永遠不卑不亢,永遠追求真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