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終於在1935年1月,紅軍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與會者大多數支持主席的正確主張,李德被解除了兵權。看到李特在主席面前肆無忌憚,李德上前與他理論,斥責他的分裂言行,沒說幾句話,兩人就動起手來。

說起洋顧問李德,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他原本只是蘇聯的一個情報人員,後來因爲與王明、博古等人很熟,陰差陽錯地成爲了紅軍軍事顧問。在第五次反“圍剿”中,時任總負責博古因爲不懂帶兵打仗,於是盲目聽從李德的軍事指揮。掌握兵權的李德卻並不瞭解中國實際國情,只知道照搬照套,結果幾仗打下來,紅軍損失慘重,最後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

長征途中,李德和博古繼續執行錯誤的軍事路線,給紅軍造成了重大損失。特別是湘江血戰後,紅軍從原先的八萬多人銳減至三萬多人。終於在1935年1月,紅軍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與會者大多數支持主席的正確主張,李德被解除了兵權。那麼此後,沒了實權的李德怎麼樣了?他還親自保衛過主席。


遵義會議上,李德內心有些想不通,他神情沮喪,拒不接受批評。但後來眼看着紅軍被動挨打的局面得到扭轉,李德的思想開始得到轉變,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終於明白了,中國同志比我更瞭解他們在本國進行革命戰爭的正確戰略戰術”。隨後,李德開始堅定地支持主席的正確領導。


懋功會師後,李德堅決反對張的分裂主義,旗幟鮮明地支持主席的北上方針,並且最終隨中央紅軍一起行動。得知中央紅軍已經北上,紅四方面軍總政委陳昌浩立刻派李特前來阻攔。

李特當時擔任紅四方面軍參謀長,他追上部隊後,態度傲慢,出言不遜。恰好此時李德騎馬經過,他與李特都曾在蘇聯學習過,並且私交不錯。看到李特在主席面前肆無忌憚,李德上前與他理論,斥責他的分裂言行,沒說幾句話,兩人就動起手來。李德堅持北上方針是正確的,不經主席同意,任何人都不能擅自把部隊拉走。最後還是主席發話,爭吵才停息了。李德這次挺身而出保衛主席,給在場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李德在延安待了幾年,主要擔任軍事理論教學工作。1939年夏天,李德奉命返回蘇聯,先是參加了蘇聯紅軍,後來又在大學任教,最終來到出版社工作。1974年8月15日,李德去世,終年74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