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來到中央蘇區後,眼看着博古和李德等人瞎指揮,給紅軍造成重大損失,洛甫與他們展開了激烈爭論。1930年回國後,洛甫因爲與王明等人是同學,後來晉升很快,一度成爲了僅次於博古的第二號人物。

說起遵義會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可謂是一個生死攸關的重要轉折點。當時在博古、李德等人的軍事指揮下,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初期相繼失利,損失慘重。不僅喪失了中央蘇區,隊伍也從原先的八萬多人銳減至三萬多人,再這樣打下去,後果將不堪設想。爲了挽救部隊,紅軍在貴州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大會批評了博古等人的錯誤指揮,並解除了他們的最高領導職務。

遵義會議結束後,很多人都誤以爲確立了主席的領導地位,其實那只是在思想上。真正取代博古成爲總負責的是洛甫,我們可以仔細回顧一下。

洛甫又名張聞天,上海南匯人,他早年追求進步思想,曾在日本、美國和蘇聯工作學習。1930年回國後,洛甫因爲與王明等人是同學,後來晉升很快,一度成爲了僅次於博古的第二號人物。

來到中央蘇區後,眼看着博古和李德等人瞎指揮,給紅軍造成重大損失,洛甫與他們展開了激烈爭論。湘江血戰後,博古等人仍然堅持要北上與紅二、六軍團會合。關鍵時刻,洛甫站出來支持主席的正確主張,最終部隊繞道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避免了更大的傷亡。

隨着紅軍轉危爲安,洛甫越來越意識到主席對紅軍的領導作用,打仗還是要毛同志出來。1935年1月,在洛甫等人的推動下,最終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洛甫在會上發表反報告,指出博古和李德的軍事路線是錯誤的。經過討論,大家決定由洛甫取代博古的職務,成爲臨時中央總負責。

但話又說回來了,洛甫屬於學者型人物,搞理論研究和教育宣傳是把好手,可處理具體事務卻是外行。爲了革命利益,他幾次主動讓賢,最終在1938年9月不再擔任總負責,那麼此後洛甫哪裏去了呢?我們接着往下看。

洛甫辭去總負責職務後,認爲自己缺乏一些實際經驗,於是他深入農村做調查。回來後,洛甫主要負責理論研究,宣傳教育方面的工作,並且長期擔任中央宣傳部部長、西北工作委員會主任等職務。

抗戰勝利後,洛甫來到東北,擔任過東北局常委兼組織部長、東北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爲東北根據地的開闢和建設付出了心血。新中國成立後,洛甫轉到外交部門工作,出任駐蘇聯大使,回國後還成爲了外交部第一副部長。1976年7月1日,洛甫在江蘇無錫病逝,終年76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