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的确,恋爱时千般好,结婚后处处难。因为恋爱只是两个人的事,而结婚却是两个家庭的事。

就像三毛说的那样:

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

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婚姻,都需要两个人的同心合力,互相包容,才能让彼此感到幸福。

再好的婚姻,总免不了磕磕绊绊,如果一味地抱怨和指责,只会让对方的心离自己越来越远。

所以说,夫妻之间最伤感情的相处,不是因为性格不合,也不是因为金钱,而是来自一遇到事情就相互的抱怨和指责。

而那些感情好的夫妻,则是贵在互相包容。


01

前几天,在公园里遇到了高中同学丽丽的妈妈,问起丽丽的近况,阿姨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

说起丽丽,我曾经还是挺羡慕她的。

高中那会,她不仅成绩优秀,还能歌善舞,在那个情窦初开的年纪,喜欢他的男生特别多。

丽丽的婚姻,在外人看起来也完美像段童话,两个人都是公务员,婚后不久便有了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儿。

但是,婚姻就像鞋子,合不合适脚知道。

其实,丽丽的婚姻并没有外人看起来那么幸福,两个人都是独生子女,从小都娇生惯养惯了,一下子开始为人父母,难免有些力不从心。

本来,夫妻拌嘴、吵架,是婚姻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最忌讳的就是,吵完后不反省自己反而指责对方,他们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吵到要离婚的地步。

有时候,甚至还会大打出手。

记得,有一回他们在搬家时,因为没有请专业搬钢琴的队伍。不小心把钢琴弄坏了,因为这事,两个人把所有的错误都推给了对方。

丽丽抱怨老公抠门,不舍得多花几百块钱请专业的搬家队,而老公指责丽丽为什么签合同的时候不好好看一看。

争到最后,两人又提出了离婚。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不管是哪一方犯错,都不是故意而为之,夫妻双方应该做的是及时解决问题,而不是首先相互指责。

毕竟,事情已经发生,抱怨、责备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为什么我们吵的时候,声音很大?”

一个高赞的回答是这样说的:

因为吵架的时候,心的距离很远,声音大只是为了让对方听见!

是的,架吵多了,心的距离就远了。

那么,眼前的生活也只能是苟且,不懂沟通的夫妻,又怎么能够维持住恋爱时的诗和远方呢?

婚姻不易,走到一起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一辈子很长,只有相互珍重才能克服生活中不经意的小挫折。

懂得相互包容的婚姻,才能够长久一辈子。


02

遇事不责备,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这会让夫妻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

记得,很久以前在江苏南通发生了一起车祸,登上了热搜好长时间,连同夫妻两个人的合影一起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照片中,夫妻两个满脸伤痕却笑容灿烂,妻子坐在已经翻了的车子上,而丈夫蹲在旁边。

和谐的画面,和他们身上的血迹格格不入。

原来,是在妻子驾驶车辆时不小心撞上了路边的消防栓,两个人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但在确认对方都无大碍后,夫妻俩竟然开心得让路人拍起了照片。

而这名男子说:

和妻子经历的每一件事,都值得纪念。


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丈夫不仅没有责怪妻子,还能够开心地和妻子合影。

试问一下,有多少男人能有这样的胸怀?

在这事关生死的事情上都能这样的豁达,往后余生,什么样的困难也一定不在话下。

就像杨澜说的那样:

在最无助和软弱的时候,在最沮丧和落魄的时候,有他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命令你坚强,并陪伴你左右,共同承受命运。那时候,你们的感情除了爱,还有肝胆相照的义气,不离不弃的默契,以及刻骨铭心的恩情。

就像上文的夫妻俩,如果出事后丈夫只是一味的指责,不仅解决不了任何事情,只会让妻子更加沮丧。

而丈夫却选择体谅妻子,撞坏的车已经无法改变了,能改变的那就是妻子的心情。

这样的婚姻,才是婚姻最好的样子。


03

我们总是习惯把最好的自己留给陌生人,却把最坏的自己留给了最亲近的人。

尤其,当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指责对方,甚至拿出最恶毒的话语来伤害对方。

可是,我们忘了,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人,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很多的时候,打败婚姻的不是大风大浪,而是生活中的各种小事。

好的夫妻关系,是在平时的零碎中,真正的做到了宽容对方。

我们都羡慕钱钟书和杨绛先生的爱情,其实感动我们的,不是那种“死生契阔,与子相说”的爱情传说,而是两个人相互包容的日常。

钱钟书把墨水打翻了,把房东的桌布染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

钱钟书把台灯砸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


钱钟书把门弄坏了,杨绛还是说:不要紧,我会修!

试想一下,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能不能做到像杨绛那样心平气和,一句“不要紧”,让对方在自责中立刻平和下来。

回头想想,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大风大浪,压垮婚姻也只不过是长年累积的失望。

如果一桩婚姻里,夫妻之间只剩下互相指责,那么他们只会彼此疏离。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是能给对方留有余地,也给自己留好退路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