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當孩子的手馬上遞了過去時,他們又說:“乖,寶寶真乖,公公不喫,你自己喫吧。有時公公看到了,還責怪我說:“大人怎麼還喫孩子的東西,是給孩子喫的。

  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是特別關注的,但是有一些家長可能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日常的一些小動作可能就會傷害到孩子。

  一般小孩在兩歲左右的時候會變得很難管教,幾乎家長說什麼他們都會反駁,而且還特別小氣,經常會說這是我的,不願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但是如果家長一定要強迫孩子,可能就會讓孩子受到傷害,那寶寶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寶寶有什麼好東西總願意和我分享,老人家對此“頗有微詞”:

  “什麼東西都要給媽媽喫,經常辛苦帶你的公公婆婆,要嚐嚐都不給,白疼了你了。“

  兒子原來是很大方的,有好喫的都願意和公公婆婆分享。但老人家卻經常逗他:“來,給公公婆婆喫點!”

  但是當孩子的手馬上遞了過去時,他們又說:“乖,寶寶真乖,公公不喫,你自己喫吧!”

  這樣幾次之後,孩子就不再當回事兒了。

  而當寶寶跟我分享食物時,我會道謝並真的與他分喫。

  “寶寶,你的東西真好喫。”

  對此,兒子也樂得與我分享。

  有時公公看到了,還責怪我說:“大人怎麼還喫孩子的東西,是給孩子喫的。”

  其實,他不知道,分享之後的鼓勵,會形成正向的循環。

  孩子把成人世界的每個要求都當真。

  作爲家長,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這份單純和美好,而不是爲了好玩或者表示親暱逗弄孩子。

  生活中很多對待孩子看似搞笑的無意之舉,背後卻是對孩子深深的不尊重。

  不要覺得這種是爲了孩子好,其實你這種自私的行爲,是在害了孩子。

  看到最後,你是不是也想吐槽一下,一些無意中傷害寶寶天真內心的做法?

  請在評論區,與大家一起討論。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