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更多軍旅美文



1948年秋,即全國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的時候,中國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周恩來協同毛澤東組織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裏,指揮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戰爭。



毛澤東曾經指出:我們要消滅敵人,有兩種戰爭,一種是公開的戰爭,一種是隱蔽的戰爭。此時,他又向隱蔽戰線提出不僅要情報,還要力量的要求。

在狹小的指揮室裏,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周恩來,日夜親自起草並簽發作戰電報,有時一晝夜多達22份。

這一時期的周恩來,還兼任中央城市工作部部長,並領導中央社會部。他運籌帷幄,爲隱蔽戰線的下一步行動謀篇佈局。

1948年8月4日,夜色深沉。突然,中共濟南市委駐地門口出現了一個人,說自己叫李昌言,聲稱“吳化文叫我找陳毅軍長,有機密大事要向市委彙報”。


吳化文,17歲時投身馮玉祥的西北軍。日本投降後,吳化文擔任國民黨軍整編第96軍軍長兼整編第84師師長、濟南西守備區總指揮。

早在1947年,中共濟南市委遵照中共中央華東局的指示,大力開展對吳化文的政治爭取工作,華東局派李昌言,打入吳化文部。因爲李昌言是吳化文妻子林世英的表弟,他便順利潛伏下來,耐心爭取吳化文棄暗投明。

濟南,位於津浦鐵路和膠濟鐵路的交會處,北臨黃河,南依泰山,地勢險要,南可與徐州呼應,北可與平津互援,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是蔣介石在華東、華北地區的最後一個重要城市,絕不可丟。他派王耀武帶十萬大軍鎮守濟南,並以徐州三個兵團17萬人準備北援,力圖確保濟南。

華東野戰軍遵照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指示,由許世友率14萬人組成攻城集團,由粟裕率18萬人組成阻援、打援集團。

眼看濟南戰役就要打響,吳化文爲保全自己,主動派出李昌言,向共產黨表達起義意願。

1948年9月16日夜裏,槍炮齊鳴,火光映天,濟南戰役打響。解放軍10多萬兵力,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濟南城撲去,捷報頻傳。

許世友按照約定,沒有對吳化文部立即發起攻擊,等待他起義配合。可是,駐守濟南西郊機場的吳化文卻一直按兵不動。

9月18日,損失慘重的王耀武向蔣介石求援。國民黨的運輸機羣,帶着7個連的兵力,降落在西郊機場。蔣介石表示:空援部隊會源源不斷抵達濟南。

爲了切斷空援,同時以戰促降,9月18日晚,許世友下令炮轟西郊機場,向吳化文部發起猛攻。短短20分鐘,飛機跑道即被炸燬,吳化文的一個營被殲滅。

這個飛機場癱瘓了,也促成吳化文起義。第四天三點來鍾,他就宣佈起義了。

吳化文起義,兩萬多國民黨軍轉瞬之間,穿上了解放軍的服裝。

此時,許世友的攻城部隊兵力,已經是國民黨軍兵力的整整兩倍,勢不可擋,迅速攻佔了濟南,並活捉王耀武。整個戰役,僅僅八天。

從徐州北上的邱清泉兵團一部,因爲害怕被殲,停留在城武、定陶地區不敢前進。黃百韜、李彌兩個兵團還沒有集結完畢,濟南已告解放。蔣介石的增援計劃遂胎死腹中。

毛澤東在修改新華社社論《慶祝濟南解放的偉大勝利》中指出:“這是證明人民解放軍強大的攻擊能力,已經是國民黨軍隊無法抵禦的了,任何國民黨城市已無法逃脫人民解放軍的攻擊了”。

華東野戰軍攻下濟南,不僅使濟南市70萬人民獲得解放,使華北、華東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而且加強了解放區的經濟實力,爲更好地支援解放戰爭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

1946年夏末的一個夜晚,一輛別克轎車駛出南京梅園新村,經國府路疾駛而去。車內,坐在後排的周恩來,緊盯着後面跟隨而來的特務。

很快,轎車開到了南京郊外僻靜的路上,戛然停住。周恩來請路邊一位着便裝的中年男子邁上了汽車。他就是時任國民黨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的張克俠。

車內,張克俠迅速向周恩來彙報了徐州的情況,周恩來指示:“要向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和帶兵的人,說明我們黨的政策,選擇有利時機,爭取策動高級將領和大部隊起義。”

兩人分開後,周恩來很快向華東局發了一封密電,對開展第三“綏靖”區祕密工作做出指示。隨即,華東軍區敵工部迅速展開工作。魯中南軍區前線辦事處敵工科副科長孫秉超很快領受了任務。

待孫秉超與張克俠聯繫上之後,張克俠交給孫秉超一份《徐州城防部署圖》,囑咐他務必及早送回去,面交陳毅或粟裕。

這份圖分好多張,內容有徐州城防部隊的部署、番號、兵員數量;炮兵羣的設置、種類;各種碉堡和地堡羣的結構、位置等。如此,徐州的城防要圖完完整整地落入瞭解放軍的手中。

11月6日,淮海戰役打響。華東野戰軍主力部隊計劃迅速搶佔京杭大運河各個渡口,切斷國民黨軍黃百韜兵團向西逃竄之路。但部署在賈汪、臺兒莊等運河沿岸的國民黨第三“綏靖”區第59軍和第77軍,擋住瞭解放軍南下之路。

在這關鍵時刻,國民黨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張克俠、何基灃率第59軍全部、77軍大部共23000人,在賈汪、臺兒莊地區宣佈起義。


一夜之間,一場震驚世界的陣前起義悄然發生。領導這次起義的張克俠和何基灃,真實身份都是長期埋伏在敵營的中共祕密黨員。

賈汪起義,應該說是長期工作的結果。就是長期做工作,然後在關鍵的時刻起關鍵的作用。

“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從敵人營壘中潛伏近20年,到率領23000人戰場起義,周恩來的深謀遠慮,使黨的地下工作奔騰向前,永不止息。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勝利結束,歷時66天,共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這一勝利,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使國民黨反動統治的中心南京、上海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軍的鐵拳面前。

1948年春天,一場攻心戰悄然展開了。目標是傅作義。此時,他升任華北“剿總”總司令,坐鎮北平,不但有20萬嫡系精銳,還擁有華北地區40萬蔣系部隊的指揮權。

在周恩來的領導下,中共華北局城工部率先指示北平地下黨:大膽利用能跟傅作義說得上話的人,花大力氣直接向傅作義做工作。

周恩來指示李克農,起用一個人。那就是閻又文。

1938年,閻又文祕密加入共產黨。此時的他,是傅作義的機要祕書,深得傅作義的賞識和信任。

1948年11月23日,80萬東北野戰軍提前結束休整,分三路祕密入關,完成對傅作義近60萬人馬的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

困守中的傅作義是戰,是走,還是和?在做出重大決定前,他找閻又文商討。

我父親詳盡地闡述了他自己關於“戰、走、和”這三個方面。從“戰”這個角度,從根本上說是違反人民意願,是不可取的。“走”呢,本來我們也不是蔣介石的嫡系,到蔣介石那裏去,我們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戰”和“走”都是不可取的,那麼只有走和平的道路纔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1949年1月14日,人民解放軍對天津發起總攻,15日全殲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俘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解放天津市。90萬人民解放軍兵臨北平城下。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組織的耐心工作及北平開明人士的敦促,傅作義終於接受解放軍提出的和平條件。

1949年1月21日,雙方簽訂《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歷時64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

三大戰役之後,百萬雄師渡江南下。蔣介石敗退臺灣。

人民聽到了新中國的腳步聲。

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

周恩來帶領的中共隱蔽戰線也破冰潛行,在歷史的十字路口,衝破黑暗,走向光明,踏出了一條波瀾壯闊的“勝利之路”。

相關文章